【爱历史】三国:后主刘禅亲政治国的审时度势和知人善任,延续蜀汉有功( 二 )


北伐曹魏都要由刘禅的批准方行 , 说明刘禅并不满足偏安巴蜀 , 也胸怀统一之志 ,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积极支持诸葛亮南征北伐 。
诸葛亮率军队南征 , 七擒孟获 , 实施“和彝”政策 , 任命李恢、王伉、吕凯为南中诸郡守 , 孟获为御史中丞等加强在南中的统治 。
在北伐的问题上 , 刘禅也非常理智 。 诸葛亮急于北伐时 , 他说:
“相父南征 , 远涉艰难;方始回都 , 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 , 恐劳神思 。 ”
司马懿征伐辽东公孙渊 , 刘禅又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贸然前进攻魏 , 并交代“须吴举动 , 东西掎角 , 以乘其衅 。 ”使得蜀汉在北伐时稳中求进 。
(二)政治手腕独到 , 亲掌朝政
刘禅为防止臣子权力太重 , 于诸葛亮故后废除丞相制度 。
他以蒋琬为大司马 , 主管行政兼管军事 , 任费祎为大将军 , 主管军事兼管行政 , 把相权一分为二 , 相互制衡 。
蒋琬去世后 , 刘禅自摄国政 , 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 , 咸决于亮”的局面 。
连年北伐致使国库亏空 , 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废除“北伐曹魏”的国策 。
在刘禅掌政时蜀国的经济发展很快 , 出现“田畴辟 , 仓廪实 , 器械利 , 蓄积饶”的局面 。
《华阳国志·后贤志》载:
“奉使聘吴 。 吴王问蜀马多少 , 对曰:官用有余 , 民间自足 。 ”
《三国志·后主传》载 , 蜀亡之时 , 国库至少尚存:
“米四十万斛 , 金银各二千斤 , 锦绣彩捐各二十万匹 , 余物称此 。 ”
这种局面是以刘禅为首的蜀汉君臣几十年励精图治的结果 。
【爱历史】三国:后主刘禅亲政治国的审时度势和知人善任,延续蜀汉有功
文章图片
(三)政权衰颓 , 极尽保全之能
263年夏 , 蜀汉亡 , 刘禅投降 。 《三国志》载:
“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 , 恐不受降 , 如之何?’”
刘禅纡尊降贵 , 为避免更大的伤亡 , 以个人换取了蜀汉境内长久的安宁 。
《汉晋春秋》载:“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 , 不思蜀 。 ’”
传统观点认为“乐不思蜀”展现了刘禅的昏庸浑噩 。
但若结合时局和刘禅当时的处境看 , 采取举国降魏 , 并以“此间乐 , 不思蜀”回答司马氏 , 以个人的昏庸、麻木示人 , 没有一定智量恐难及之 。
“刘禅之对司马昭 , 未为失策也 , 教之 , 浅也 。 思蜀之心 , 昭之所不欲闻也 , 左右虽笑 , 不知禅之免死 , 正以是矣” 。
刘禅所为无非是为保全蜀汉生民 , 尽量减少损失 , 求得善终 。
至于失国 , 一则大势所趋 , 再则朝无贤能辅佑 , 致使奸佞当道 , 而非他昏庸懦弱 。
【爱历史】三国:后主刘禅亲政治国的审时度势和知人善任,延续蜀汉有功
文章图片
三:蜀汉刘禅治国举措形成的原因
刘禅虽无雄才伟略 , 但是在位期间任人唯贤、采取减少战争冲突、与民休息等措施 , 使蜀汉得到了稳定发展 。
究其原因 , 必须从蜀国的综合国力、蜀汉政治势力及刘禅个人等方面分析 , 证明刘禅一生是卓有所为的 。
(一)蜀汉的综合实力
从184年黄巾起义东汉转入割据争雄局面 , 220年曹丕代汉称帝 , 221年刘备称汉帝 , 222年孙权建立年号 , 从此正式进入三国时代 。
三国之中 , 魏版图最大 , 境内有大小郡国九十余个;吴境内有三十余个;蜀境内只有郡国二十余个 。
蜀国版图最小 , 主要占据巴蜀之地 。
从经济上看 , 益州之地如诸葛亮所说“益州险塞 , 沃野千里 , 天府之土” , 但诸葛亮掌政时连年北伐 , 致使国家经济亏空 。
在地理位置上 , 蜀国处大西南一带 , 四周高山阻隔 , 不利于向外扩展 。
在军事上 , 从刘备强征东吴开始 , 到诸葛亮连年北伐 , 耗费了大量兵力 , 军事实力弱小 , 蜀汉的综合实力远在曹魏和东吴之下 。
刘禅掌政后 , 对内安抚 , 采取减少战争冲突、与民休息才是正常举动 。
【爱历史】三国:后主刘禅亲政治国的审时度势和知人善任,延续蜀汉有功
文章图片
(二)蜀汉内部问题重重
刘备建立的蜀汉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
第一股是“本土势力” , 为“益州集团”;第二股是“刘璋旧部” , 为“东州集团”;第三股是“刘备亲信” , 为“荆州集团” 。
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利益 。
蜀汉政权由荆州集团所控制 , 政权内的东州集团属于“士族” , 特别是刘备早年忙于奔命 , 又与士族阶层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