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诗文史版|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一生无子的宋仁宗( 二 )


等到治平元年(1064年) , 宋英宗身体痊愈 , 韩琦趁机向太后辞行 , 要到地方上去任职 。 韩琦之所以这样做 , 就是担心再次出现真宗皇后刘娥专权的现象 , 借此机会让曹太后还政给宋英宗 。 曹太后当面表示愿意还政 , 只是当韩琦追问什么时候还政时 , 曹太后却顾左右而言其他 。
正是韩琦的当机立断 , 冒着得罪太后的风险 , 才使得曹太后还政英宗 , 避免了后宫干政的局面 。 至此 , 宋英宗开始了亲政 , 坐稳了皇位 , 避免政权出现大的动荡 。 只不过 , 即位后的宋英宗虽然励精图治 , 可惜在位仅仅四年 , 英宗时期非常短暂 。
宋英宗在位只有4年 , 但在为政上却也有相当亮眼的表现 。 英宗最突出的两项政绩 , 便是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以及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
宋朝自宋真宗以来 , 便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 其中 , 冗官的现象十分突出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宋英宗改革了对官员考核的“磨勘”制度以及取士的科举制 。
摄诗文史版|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一生无子的宋仁宗
文章图片
因为宋朝实行官称和职位分离的制度 , 借此避免官员专权现象 , 避免五代十国那样的动乱 。 但官称与职务分离 , 固然避免了专权 , 但也造成了冗官现象 。 许多官员在没有新的派遣职务时 , 即使赋闲在家 , 仍旧能够领取俸禄 。
而朝廷对官员的磨勘 , 也十分松散 。 到时不论是否有政绩 , 一律给予升迁 。 长此以往 , 冗官自然是不可避免 。 宋英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 延长了磨勘的时间 , 对中高级官员的定额也做了限制 。 磨勘时间延长 , 自然减缓了官员升迁的速度 。 对中高级官员数量做了限额 , 自然减少了俸禄的支出 。
而且 , 为了从源头上堵住冗官现象 , 宋英宗下诏 , 令礼部三年举行一次科举 。 自此 , ”三年大比“的规定为后世遵行 , 一直到科举制度被取消 。
北宋在宋太祖时期 , 科举的举行并没有固定的时间 , 有时数年不举行 , 有时连着好几年都举行 , 而每次也只录取一二十人 , 多的时候也不过百人 。 到了宋太宗时期 , 科举录取人数逐年增加 , 一次录取的人数达五百多人 。 有时 , 录取的人数都会比上一年增加 。 长此以往 , 做官的人越来越多 , 国家财政根本吃不消 。
摄诗文史版|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一生无子的宋仁宗
文章图片
针对这种现象 , 宋英宗要求 , 每次录取的人数不得超过六百人 。 这样 , 就从源头上堵住了”冗官“的根源 , 澄清吏治的同时 , 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
只不过 , 身体一向不好的宋英宗 , 在治平三年(1066年) , 宋英宗又病倒了 , 不久之后便不能说话 。 在这种背景下 , 宋英宗长子赵顼被立为皇太子 , 也就是后来的宋神宗 。
治平四年(1067年) , 在位仅四年 , 年龄只有三十五岁的宋英宗驾崩 , 皇太子赵顼即位 , 是为宋神宗 。 而改革的重任 , 也落到了年仅二十岁的宋神宗的肩上 。 宋英宗在位虽短 , 但为后续”王安石变法“ , 埋下了伏笔 , ”慨然有救弊之意“ , 只是天不假年 , 英宗早逝 , 改革的重任只能交给后来人了!
【摄诗文史版|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浅析短暂的宋英宗时期,一生无子的宋仁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