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名山庐山有过因缘的历史名人数以百计,唯有陶渊明才是地地道道的庐山当地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陶渊明家本在江州柴桑,今九江市柴桑区,位于庐山南麓,近山临水。1656年前,陶渊明就出生在这里一个身世显赫的人家。但他隐居之所却在星子县(现为庐山市)境内,起初在星子的玉京山,后因家中失火,又移居南村,总共在这一带度过了20多年的归隐生涯。
文章插图
陶渊明青年时代,其家道已经中落,他深受家庭熏陶,也立志功名,同一般士大夫一样,抱有建功立业,济世救民的理想。但是,严酷现实制度、腐朽的官场陋俗和纷扰的尘世屡屡使陶渊明的梦想破灭。据《晋书?陶潜传》记载,只是因为他不肯穿上官服去迎接前来视察的官员,留下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于是他愤然辞去官职,回归乡里,过他那“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去了。在回乡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文章插图
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生活其实非常艰难,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潇洒自如,有时甚至到了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地步。但尽管如此,他那高风亮节的人格,决定他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也不会向达官贵人俯首。他除了和当地农民“披草共往来”,“共话桑麻长”之外,其生活的乐趣就是游历山水、吟诗作赋和饮酒。
文章插图
陶渊明的诗天然纯真,清新淡雅,一反当时文坛上“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浮艳文风,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田园诗风。而陶渊明不足四百字的旷世奇文《桃花源记》,也给千古文坛留下了不解之谜。
文章插图
《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和”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谐”的那块乐土究竟在哪儿呢?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人说在赣西的某个地方,有人说在湖南的桃源县,那儿甚至有从古代就留下来的所谓陶渊明的行迹,当地人们就会在那里立了建筑以示纪念。也有人说桃花源在四川境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据文物专家考证,陶渊明隐居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公元405年,陶渊明归来故乡庐山,从未离开村庄200里远,要跑到千余里甚至数千里外去游历桃花源,来回非有个一年半载才行。故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可能在别处,应就在其隐居地附近。
离陶渊明隐居的地方数公里远,有一处地方叫庐山垅,那里有一条峡谷,是庐山的第一大峡谷,名叫康王谷。
如今的大峡谷,早已辟为庐山桃花源景区。此谷东临庐山的汉阳峰,南接马耳峰和长峰,幽静山谷内,林木茂密,一条清澈的溪流从谷内汩汩流出,为了旅游需要,近些年,沿着溪流已开通公路,虽然道路不算宽敞,但驱车自驾可抵达峡谷的尽头。
我曾数次与朋友驱车前往桃花源景区采风探访,车沿着溪水旁的公路,行驶七八公里,进到里面,但觉地势豁然开阔,村舍幢幢,炊烟袅袅,房屋依山就势,田畴纵横,恍若世外桃源景象。当地村民认定,此处就是陶渊明当年行游所抵达之处,也是他写《桃花源记》原型之地。因为,从陶渊明的隐居地栗里到庐山东林寺,也就10余公里,这里又是必经之地,而陶渊明与东林寺慧远禅师的密切关系是人所共知的,此二人以文会友,彼此欣赏,交往甚密。
大峡谷亦称康王谷,这一得名,与战国时楚国亡君有关。相传秦灭六国,楚怀王之子楚康王熊绎为秦大将王翦所追杀,忽天降大雨,追兵前行受阻,康王以此得以暂避于谷内。以后,楚康王熊绎便隐居于此。从谷底仰望,可见山腰间有一村庄,处于险要之处,该村名叫“半山康家”,这里的村民均自称是康王后裔。
文章插图
康王谷内有一瀑布,叫“谷帘泉”,泉水自数十米高的山崖倾泻而下,如玉帘垂空,飘洒数十百缕,下坠深潭,四季而不绝。其水清冽澄澈,质地甘甜爽口。唐代茶圣陆羽当年曾品定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对其赞誉可见一斑。
- 石料|探秘浙江科技考古:“鉴证”五千年文明 开启“上帝视角”
- 数字高程模型|探秘浙江科技考古:“鉴证”五千年文明 开启“上帝视角”
- 中医药|探秘冬奥会主媒体中心里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
- 陶渊明|哲思|早起后做的第一件事,暴露了你的性格
- 雪容|别忘了冰墩墩的好伙伴雪容融!一起探秘可爱的小红灯笼
- 经典是一张人性的磨砂纸——读李雪涛《思想小品》|读书 | 陶渊明
- 牛骏峰|三星堆八号坑文物上新,单霁翔携《万里走单骑》探秘古蜀文明展“社牛”本色
- 三星堆八号坑文物上新,单霁翔携《万里走单骑》探秘古蜀文明展“社牛”本色
- 古蜀文明|《万里走单骑》第二季探秘古蜀文明 单霁翔肖央深入三星堆八号坑方舱
- 探秘|宝墩展馆正式向公众开启预约通道,春节假期快来成都新津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