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二 )


文章图片
林先生说这里曾是日军实施强奸和屠杀村民的地方
欧奶奶因听不见未及时逃走 , 在家中被抓
从小因中耳炎未能及时得到医治 , 导致终身耳聋;日本兵来了 , 她因为听不见 , 没能及时逃走 , 被抓走被迫沦为日军“慰安妇” 。 她因此早早结婚 , 又因无法生育 , 不得不离婚再嫁;她一辈子把苦水默默埋藏在心底……
欧奶奶 , 1927年8月生 , 湖南平江人 。
5月26日上午 ,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行驱车来到距离县城约3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 , 见到已经95岁高龄的欧奶奶 。 她家里有四间平房 , 门头上写着“爱民安居房” , 欧奶奶的邻居告诉我们 , 这是十多年前政府帮助盖的 。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欧奶奶因耳聋 , 无法交流 。 志愿者把她哥哥的照片拿给她看 , 她马上兴奋地比划着这是她哥哥 , 比她大三岁 。 于是 , 工作人员驱车找到数公里外 , 欧奶奶的哥哥家 。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欧奶奶看到照片中的哥哥感觉很亲切(因受访者要求 , 不公开正脸)
哥哥已98岁高龄 。 他起初不愿多谈妹妹的遭遇 , 怕妹妹被世人耻笑 , 受到伤害 。 工作人员解释 , 这是侵华日军犯的罪 , 欧奶奶是受害者 , 要让世人知道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曾做过什么 , 连听障者也不放过 。 老人家这才不无悲伤地说 , “大家都心知肚明 , 妹妹就因为这个事情吃了一辈子亏 。 ”
根据老人的口述 , 欧奶奶当年的不幸遭遇逐渐浮出水面:
1936年 , 兄妹俩分别只有12岁和9岁 , 他们的母亲去世了 。 父亲靠出卖苦力 , 挑担子贩油往返平江和长沙之间 , 以此养活一家人 。 因常年外出 , 父亲只得将兄妹俩寄养在他们的外婆家里 。
1941年10月 , 有一路日军经过欧奶奶外婆家所在的村庄 , 当时只有14岁的欧奶奶因耳朵听不见 , 没能及时逃走 , 不幸被日军抓走并实施性暴行 。 哥哥在得知妹妹被抓走后 , 去县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 哥哥表示 , 他痛恨日本兵 , 所以参加了4年抗战 , 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才回家 。
回到家中后 , 他从父亲口中得知 , 妹妹被日本兵抓走后受到了严重的性侵害 , 便将她早早嫁了人 。 因为这段经历 , 欧奶奶失去了生育能力 , 加之周围风言风语议论她 , 使她在丈夫家无法再待下去了 。 迫于无奈 , 欧奶奶在28岁时改嫁到离家更远的地方 。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哥哥(右一)回忆妹妹当年的遭遇 , 眼里泛着泪光(因老人要求 , 不公开正脸)
工作人员再次驱车回到欧奶奶的村里 。 邻居们说 , 欧奶奶第二任丈夫务农 , 为人忠厚老实 , 对欧奶奶很好 。 因无法生育 , 他们从丈夫的哥哥家过继了一个儿子并抚养长大 。 2003年 , 第二任丈夫离世 。 欧奶奶跟养子生活在一起 。
欧奶奶的侄媳妇陈阿姨告诉工作人员 , 欧奶奶从不与周围人主动诉说自己的遭遇 ,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耳朵听不见 , 也不认识字 , 只偶尔看花鼓戏 。 ”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陈阿姨(右一)介绍欧奶奶的情况
欧奶奶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 邻居们说 , 如今奶奶还能自己种菜、做饭 , 家里油盐 , 也都是她出门买回来 。
沈奶奶牵牛逃跑时被抓 , 一辈子没有结婚
70多年前 , 湖南大山深处 , 务农的人家如果有头牛 , 那是主要劳动力 。 她正是舍不得牛 , 在逃跑时也要护着、牵着 , 却不幸遭遇日本兵 。 她从小聋哑 , 日本兵向她索要牛 , 她听不见也无法开口说话 。 结果遭到日本兵上来就是两个耳光 , 将她和牛一起带走……
沈奶奶 , 1931年7月生 , 湖南长沙人 。
因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 她终身未嫁 。 父母临终前将她托付给养子 , 这些年 , 她一直跟弟弟一家生活 。 那个大山深处的家 , 走进去还有很长一段泥巴路 , 但它四面环山 , 前面有鱼塘 , 门前种花 , 家里养猪养鸡养鸭种菜 , 是个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 。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爱历史】新确认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最大101岁
文章图片
5月27日 ,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进这里 。 据了解 , 沈奶奶的母亲生育了4个孩子 , 沈奶奶排行老三 。 哥哥在8岁那年去世了 。 由于家里没了男丁 , 父母在1949年又抱养了一个男孩 。 沈奶奶目前就与这位抱养的弟弟一家一同生活 。 眼前这栋二层小楼是弟弟的四个女儿合资建的 。 孩子们对这位老姑妈都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