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兴安盟5月31日电 题:探访“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草原绣娘用针尖刺破贫困
作者 马知远 张林虎
一枚小小的绣花针,帮助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刺破贫困,年均收入提高2000元人民币;一根彩色丝线,将2.6万名妇女与蒙古族传统刺绣文化连在一起,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正在发生的故事。近日,采访人员对科尔沁草原上的这座“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进行了探访。
起源于宫廷的蒙古族刺绣有着千年历史,在科右中旗有深厚的民众基础。2016年起,科右中旗将蒙古族刺绣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
【 农牧民|探访“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草原绣娘用针尖刺破贫困】出生在传统蒙古族家庭的白晶莹,母亲和姥姥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她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娴熟的刺绣技艺。作为当地蒙古族刺绣产业带头人,几年时间内,她走遍科右中旗的12个苏木(乡镇)、173个嘎查(村),举办了130余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让农牧民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掌握就业技能。
起初,一些农牧民对刺绣不感兴趣,她就上门一遍遍地做思想工作;没有经费买图样,她用白纸自己设计、绘制刺绣图案。现有的1072种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在做家用的一些实用穿戴、衣服、服装,我想把这个刺绣艺术给老百姓手把手地教,让他们能够拿着这个手工活,能挣点小钱,增加点收入。”白晶莹告诉采访人员。
在刺绣扶贫车间工作的“一级绣娘”梅荣是受益者之一。她告诉采访人员,以前带着母亲四处打工,如今刺绣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觉得这一辈子可能就是打工过日子了,但是现在对于我来说,刺绣不只是挣钱的一个工作,它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艺术,是永远学不完的一种艺术。”梅荣对采访人员说,“而且不只是我一个人,我们全旗两万多名绣娘都是受益匪浅的。”
在白晶莹的努力下,分散在草原上的绣娘们走到一起,她们用巧手为科右中旗带回“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的荣誉,使得蒙古族刺绣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更是为自己“绣”出了美好生活。
采访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多地探访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包括蒙古族刺绣在内的优秀民族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更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完)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