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无问西东》没有告诉你的西南联大:一所学校何以成为传奇?


钱钟书|《无问西东》没有告诉你的西南联大:一所学校何以成为传奇?
文章插图
几年前,电影《无问西东》上映,把西南联大带入到人们的视线。
电影中描写了当时师生学习的场景,简陋的木桌和椅子是不够用的,下雨天铁皮屋顶被打得乒乒乓乓响,完全听不清讲课。
事实上,真实西南联大当时的艰苦,只会比电影更甚,可这所学校却成为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
短短8年的存续时间里,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上百位人文大师。
人们对这所学校的历史充满好奇,这些精英到底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这本由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记录的《永远的西南联大》,将带你了解这所学校的故事。
钱钟书|《无问西东》没有告诉你的西南联大:一所学校何以成为传奇?
文章插图
01
许渊冲的翻译之路
许渊冲生于1921年,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在他93岁高龄时,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迄今为止,全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翻译家。
他回忆说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使他夯实了中西文化基础,更使他大开眼界,广结挚友,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西南联大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占领了北京和天津,三校奉命南迁长沙,后又西迁昆明,组成联大。迁到昆明后,教学条件虽然恶劣,但大师云集,集中了不下300人的名教授,每位都是行业泰斗。
西南联大名师的悉心指导,让许渊冲在翻译领域迅速成长。课程空前绝后的精彩,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学生大饱耳福。
吴宓是全世界第一个研究中西比较文学的大师,他教给许渊冲意译的翻译方法。
吴宓说翻译最大的问题是只译了词(表层结构),而没有译意(深层结构)。
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外科医生医治箭伤,只把箭杆切断,却把箭头留给内科医生去取。外文翻译绝不能学这个外科医生,这让许渊冲一直铭记在心。
钱钟书|《无问西东》没有告诉你的西南联大:一所学校何以成为传奇?
文章插图
许渊冲也深受闻一多的影响,闻先生批评所谓忠实的翻译:“忠实到这地步便成笨拙了。”“戴着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才是真好。”
在闻先生的启发下,许渊冲采用再创作的翻译法,让再创作在翻译中失而复得,以创补失,使译诗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力求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
萧乾也对许渊冲的翻译之路产生过很大影响。萧乾说:“科技翻译只能照字面译,但衡量文学翻译的标准首先是看对原作在感情(而不是在字面)上忠不忠实,能不能把字里行间的(例如语气)译出来。
一个译者(指的当然是好译者)拿起笔来也只能揣摩原作的艺术意图,在脑中构想出原作的形象和意境,经过‘再创作’,然后用另一种文字来表达。”
比如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ynner(威特?宾纳)的译文是:
But you widen your view three hundred miles
By going up one flight of stairs.
译文还原大致是:你登上一层楼,就可以扩大三百英里的眼界。这个译文可以算是“求真”的,“一层楼”译得形似,“千里”译成三百英里,“穷”字译成“扩大眼界”,都不失真。
但是原诗有韵,有对仗,译文没有,这就说明译者只求真而不求美,是低标准。
而许渊冲的译文是: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译文每行八个音节,是抑扬格音步,有韵有调有音美,“更远、更高”既有对比的意美,又有对仗的形美,是求美的高标准译文。
许渊冲这种再创的译文得到了好评,也受到了一些责难,主要是说他不忠实原文。他却认为忠实并不等于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
后来萧乾对他说:“你的成绩很大,没有浪费诗歌那些‘空白’”,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02
大学贵在大师
西南联大大师云集,首先有清华四大院长: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法学院院长陈岱孙、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工学院院长陈毓琇,还有诗人闻一多、散文家朱自清、小说家沈从文等。
其中钱钟书是对许渊冲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他说钱钟书先生贯通古今中外的才学,不但是前无古人,就是以后恐怕也难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