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晋楚争霸二百年,双方先后进行十一次大战,为何楚国只赢了一次?


「晋国」晋楚争霸二百年,双方先后进行十一次大战,为何楚国只赢了一次?
文章图片
「晋国」晋楚争霸二百年,双方先后进行十一次大战,为何楚国只赢了一次?
文章图片
「晋国」晋楚争霸二百年,双方先后进行十一次大战,为何楚国只赢了一次?
【「晋国」晋楚争霸二百年,双方先后进行十一次大战,为何楚国只赢了一次?】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 , 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 。 虽然 , 此时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已经是61岁的老人 ,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万丈雄心 。
毕竟 , 从其父亲晋献公时 , 就为晋国的争霸事业打下了极为良好基础 。 只可惜 , 在其后继位的继任晋国国君没有利用好这一切 , 反而被秦、楚等国逼得只能固守在这“表里河山”里 , 沦落为一个二等的诸侯国 。 所以 , 晋文公继位之后在内政方面 , 继续其父晋献公的改革 , 而且更为彻底;对外则与秦国交好 , 解除了西部的后顾之忧 , 还获得一个强大的武力同盟;此外 , 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 , 使晋国获得了为周天子征战的权力 , 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 。 经过短暂的发展 , 就让晋国恢复了强大 。
到了公元前633年 , 晋文公就在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 。 或许 , 让晋文公都没想到的是 , 此战不仅仅让晋国成为了新一代列国的霸主 , 更为晋国奠定了200年的霸权 。 虽然 , 在此期间 , 楚国、秦国、齐国等强国也曾多次挑战晋国的霸权 , 但是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 最后 , 秦国只能向西拓展 , 齐国只得安守山东 。 只有楚国执拗的向北进攻 , 不断与晋国进行战争 。 只可惜 , 在晋楚之间的11场大战中 , 除了楚庄王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 , 夺取了14年的霸权之外 , 楚国几乎一直被晋国压制 。 其中原因 , 大概有以下几点 。
首先 , 从所谓的“正统性”方面看 , 中原各诸侯国更愿意与晋国接近 。 晋国每每与楚国的大战 , 中原诸侯都会出兵相助 。 反观楚国 , 除了除了传统的盟友蔡、申、息等小国之外 , 几乎再没有外援进行协助 。 表面看来 , 这是因为晋国高举所谓“尊王攘夷”的大旗 , 可以获得小国的支持 。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 中原各国对于晋国在文化方面的认可 。 从两国的地位看 , 作为“姬”姓诸侯的晋国 , 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 , 而且被封为侯爵;楚国虽然号称祖上是周天子的老师 , 但是爵位仅仅只是子爵 。 这种地位上的差距 , 让中原诸侯对于所谓更接近“正统”的晋国有着天生的好感 , 也愿意与之结盟 。
其次 , 从文化方面看 , 身处中原的晋国更容易与中原诸侯对楚国“党同伐异” 。 晋国占据着今天山西大部 , 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 。 这里虽然是戎狄杂居之地 , 但是晋国通过多年的通婚 , 早已将这些民族进行同化 。 所以 , 在中原诸侯看来 , 晋国是真正的“华夏”文化区域 。 反观楚国 , 作为子爵居然敢自行称王 , 依然是犯了僭越的大忌 。 而且地处南方的楚国 , 更像一群没有开化的“南蛮” , 并不能被中原文化圈所接收 。 所以 , 从齐桓公时代开始 , 中原诸侯结盟对楚国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常态 。 到了晋楚争霸时期 , 这种为了“华夏”文化的党同伐异 , 更是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 。 中原诸侯必然全力支持 。
再次 , 晋国的六卿制度 , 比之官僚制度具有优越性 。 晋献公时代 , 为了扫荡公族势力 , 不惜杀伤太子申生 , 流放公子重耳、夷吾 。 再加上晋献公之后 , 晋国朝局混乱 , 公室更加凋敝 。 所以 , 当晋文公重掌晋国中枢之后 , 就顺应潮流的开始大力任用各外族卿士 , 无论是跟随他周游各国的赵衰、狐偃、魏犨等人 , 还是留在国内的栾书、先轸等人 , 以及后崛起的韩家等 , 共有十多个大家族都得到了重用 。 之后 ,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六卿制度 。 这套体系的好处是 , 这些大家族可以相互制衡 , 不至于一家独大;同时 , 也不会因为一家的衰败而导致晋国无人可用 。 反观楚国的官僚制度 , 虽然掌权者看似来自“昭、屈、景”三大姓 , 但是实际上还是来自楚国的公族“芈”氏 。 这虽然有利于公族控制权力 , 但是很难保证掌握中枢的人是有能力的人 。 这一方面导致了楚国在与晋国的各项竞争中 , 总是被研制;另一方面导致楚国大量人才前往晋国效力 , 留下了“虽楚有材 , 晋实用之”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