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此地是中国的缩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二 )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说 , 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 , 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 。 夏商周三代王朝奠定了国家层面的“早期中国” , 从王朝到帝国 , 中原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世界古代文明中 , 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 绵延至今 , 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 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根与魂 , 是中华文化的主干 。
璀璨遗产精神家园
历史长河 , 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 , 质朴独特的风土人文 。
数据表明 , 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 , 数量居全国第二;全省可移动文物1773620件/套 , 列全国第四位;世界文化遗产5处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21处 。 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12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1030个 。
寻根拜祖 , 可以知晓我们的来路 。
姓氏是中国人传递血脉的基因 。 在新郑黄帝故里百家姓广场 , 竖立着一面中华姓氏墙 。 每年农历三月三 , 前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嘉宾都会虔诚地寻找自己的姓氏 , 激荡起浓得化不开的故土情怀 。
“全国100个大姓中 , 起源于河南和部分源头在河南的有78个 , 这使得河南成为姓氏文化大省 。 ”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新斌说 , 尊宗敬祖 , 是中华文明绵绵永续的精神密码 , 也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
稽古问字 , 可以窥见文明曙光 。
夏天的二里头遗址 , 纵横交错的探方与周边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 。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说 , 经过60多年接续发掘 , 二里头都城面貌越来越清晰了 。 离探方不远 , 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 无数游客争相奔赴这里 , 一睹3800年前古人生活的绚丽图景 。
5·18国际博物馆日 ,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启“古文字里的数字”直播 , 带领观众穿越到殷商时期 , 了解文字发展史 , 感受汉字演化奇趣 , 吸引117万人次在线观看 。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 它保证了文明的延续 , 保障了知识的积累 , 带来新的创造 。 ”曾扎根安阳20余年、主持殷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考古学者唐际根说 , 最初的汉字是在中原形成的 。 我们应从中挖掘更加厚重、持久的文化力量 , 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不断进步 。
择中建都 , 可以体验古都魅力 。
夜幕降临 , 无论是踏入隋唐洛阳城 , 还是走进“大宋东京”开封 , 灯光秀、古建筑、实景演出组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 , 为游客呈现古都历史变迁的视听盛宴 。
走进河南博物院 , 人们还能在基本陈列“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中 , 感受到中原大地名都相望 , 城垣相叠 , 斯文在兹 。
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 , 其中3000年以河南为中心;在中国大一统的11个朝代中 , 7个在河南建都 。 郑州、开封、洛阳、安阳 ,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 , 占了半壁江山 。
打开典籍 , 可以对话诸子先贤 。
想与“老子”“杜甫”“刘禹锡”等先哲名人穿越对话?不妨到“只有河南”景区的《幻城》剧场瞅一瞅 , 台上台下 , 一起聆听历史的回响 。
皇皇二十四史里 , 有列传的名人共5700余人 , 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 , 河南籍名人就达912个 , 星光熠熠 。
鹿邑的老子、南阳的张仲景、漯河的许慎、新郑的白居易、巩义的杜甫、沁阳的朱载堉……他们留下的不仅有音乐、诗歌、绘画 , 还有智慧、勤勉、善良 。 河南 , 是最适合华夏文明生长的土地 。
看河南文化 , 可以有小目标:开封的夜市、龙门的微笑、少林的禅意、信阳的茶香……知中原历史 , 可以有大方向:16条文化主题线路丰富多彩 , 人类的起源、元典思想 , 治黄史诗、科技发明、红色中原……
一处处遗迹、一座座博物馆、一件件文物 , 无数次让我们深情触摸华夏文明根脉 , 感知厚重中原文化底蕴 ,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
创新发展拥抱未来
端午节假期 , “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一票难约 , 每天4场线上公益讲解大受欢迎 。 这座位于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 开业不足一个月即成为网红打卡地 。
6月11日 , 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 一票难约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 正是让文物保护与时代共进人民共享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