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吴可读为什么被称为大挑举人?( 三 )


那慈禧要专权弄政 , 哪是你芝麻小官的几封誎书能够阻止的 , 再说了 , 慈禧想垂帘听政 , 符合不符合礼制的 , 同你有个毛线关系啊 , 是吧 。
吴可读也知道 , 以他的力量是于事无补的 , 但是 , 他觉得作为一个士大夫的他有责任 , 生性耿直的他不能不誎 , 慈禧不听就以死相誎 , 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心甘情愿 。
于是 , 他安排好后事 , 让家人速速出京 , 在一座叫三义庙的小寺中 , 将身上仅有的十余两纹银交给住持 , 让其在他死后买棺以葬 , 然后怀抱写给慈禧的泣血奏折 , 自缢身亡 , 完成了他壮烈的“尸誎” 。
【历史故事】吴可读为什么被称为大挑举人?
文章图片
回头六十八年中 , 往事空谈爱与忠 。
抔土已成黄帝鼎 , 前星预祝紫微宫 。
相逢老辈寥寥甚 , 到处先生好好同 。
欲识孤臣恋恩所 , 惠陵风雨蓟门东 。
这是吴可读自殒时留下的绝命诗 ,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位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 将耿直进行到底 , 也为他的一生画上了血红的句号 。
中国士大夫饱受孔孟之道影响 , 对于不合祖制的安排往往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 最著名的明武宗时所发生的“大礼仪”事件 , 百余名朝廷命官被皇帝掀翻在地“逆鳞廷杖” , 煞时血肉横飞 , 二十余人立毙杖下 , 那个写有《三国演义》开篇词 , 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 , 也被发配云南 , 再没踏入官场一步 。
【历史故事】吴可读为什么被称为大挑举人?
文章图片
为了不让皇帝违反儒家礼法 , “文死誎”是他们的最高行为准则 , 而这“尸誎”是其中最惨烈的 , 是一种崇高赤诚的从容就义 , 对慈禧来说 , 也是对其绝对权威的一种有力挑战 。
“尸誎” , 古已有之 , 但一般都为朝廷重臣 , 老祖宗为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史鱼 , 其后虽然也有 , 但毕竟还是很少有人能有如此的担当 , 誎不誎在我 , 听不听在你 , 所以 , 当上奏后遇到雷霆震怒之后 , 一般人都选择退却 , 如果真有效的话 , 人人皆效仿之 , 皇权何在 , 是吧 。
不过 , 在大清朝也曾发生过“尸谏” , 那是道光年间军机大臣王鼎 , 为弹劾权臣穆彰阿奸诈害国自缢而死 , 不过 , 也没什么结果 , 甚至皇帝还以为是暴病而亡 。
吴可读是个小人物 , 是吏部里级别最低的官 , 于今也没几人能记得他了 , 但在当时却是震惊朝野之事 , 一时间 , 朝野清流轰轰烈烈地设祭招魂 , 为他建祠立庙 , 情文并茂的挽联贴满灵堂 。
【历史故事】吴可读为什么被称为大挑举人?
文章图片
而当事人慈禧太后为表示自己的雅量 , 对吴可读也给予了五品官例议恤的礼遇 , 认为“吴可读以死建言 , 孤忠可悯” , 但 , 她老人家该做啥还是去做啥 , 完全地于她没任何影响 。
不过 , 吴可读的“尸誎” , 还是对清大统的承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经过大臣们讨论 , 慈禧再次申明光绪乃是承继咸丰的嗣皇帝 , 等生儿子之后 , 将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 , 这样才把名分问题摆平 , 使吴可读努力的“大统有归” , 得到了上听的一个承诺 。
时下有句话很是时兴 , “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 , 就试着改变自己” , 说这话的当然都是些小人物 , 英雄是不这般说的 , 他们说的是:“给我一个支点 , 我就能撬动地球” 。
【历史故事】吴可读为什么被称为大挑举人?】然而 ,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 出现过很多让人钦佩的小人物 , 救赵氏一脉的程婴、窃符救赵中的守门人侯赢、冒险埋葬岳飞的隗顺、无怨无悔地守望莫高窟的王道士 , 每每想到这些小人物 , 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当然 , 也包括这“尸誎”慈禧的骨鲠之士吴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