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说史|只有一首入选课本,点睛之句还是别人写的!,乾隆一生写诗四万首( 二 )


文章图片
所以 , 尽管他一生创作颇丰 , 但是 , 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却不多 。 从现有的来看 , 乾隆仅仅有一首名叫《飞雪》的诗被收入小学课本 , 还是不要求背诵的那一种 。 因为这首诗实在是太简单了 , 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文学价值 , 就算是背会了也没有什么用 。 那么 , 《飞雪》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听着就像大白话:
一片一片又一片 , 两片三片四五片 。 六片七片八九片 , 飞入芦花都不见 。
这首诗的前三句 , 纯像傻子数数 , 难怪网友戏称 , 这样的诗一天都能写出一箩筐 。 好在 , 诗的结语才在前三句大力铺垫的基础上 , 让诗意得到升华 。 因为有了“飞入芦花都不见” , 让一首看似简单的小诗 , 雅趣顿生——雪与芦花融为一体 , 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
老黄说史|只有一首入选课本,点睛之句还是别人写的!,乾隆一生写诗四万首
文章图片
如果这首诗是完全出自乾隆之手 , 也算是首妙品了 , 但是 , 据相关史料记载 , 这首诗却是乾隆与纪晓岚共同创作完成的 , 而诗中精华之句“飞入芦花都不见”却是出自纪晓岚之口 。 乾隆帝只是负责数数的 。
原来 , 《飞雪》的成诗过程是这样的: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 , 看着西湖的美景 , 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 就在这时 , 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 乾隆见景生情 , 诗兴又发 , 于是便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 , 两片三片四五片 , 六片七片八九片……”但是 , 最后一句却卡了壳 , 不知如何收尾了 。 随行的纪晓岚看着乾隆陷入了尴尬 , 便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 。 ”
老黄说史|只有一首入选课本,点睛之句还是别人写的!,乾隆一生写诗四万首
文章图片
其实 , 乾隆《飞雪》诗的这种写法 , 应归于逆挽诗之类 。 逆挽诗又称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 。 这类诗歌 , 一般是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但从全诗来看 , 知只是一种铺垫 , 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不落窠臼 , 让人耳目一新 , 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 逆挽诗可分为五小类:铺垫式、巧补式、波浪式、解疑式、扬抑式 。
乾隆的《飞雪》诗 , 就是铺垫式的 。 与《飞雪》相类的铺垫式诗 , 常常被提及的 , 还有清代李调元的《咏麻雀》:“一窝二窝三四窝 , 五窝六窝七八窝 , 食尽皇王千种粟 , 凤凰何少尔何多?”
老黄说史|只有一首入选课本,点睛之句还是别人写的!,乾隆一生写诗四万首
文章图片
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颇擅长“逆挽诗”的写作 , 他的《游虎丘山》就是此类诗中的名作:“一上一上又一上 , 一上上到高山上 。 举头红日白云起 , 四海五湖皆一望 。 ”前两句写举步登山 , 拾级而上 , 语意浅俗 , 后两句笔锋一转 , 写登高所见 , 俯仰天地 , 使诗的境界骤然开阔 , 气势宏伟 , 堪称点睛传神之笔 。
另外 , 大宋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也写过一首逆挽诗——《鸡叫诗》:“鸡叫一声撅一撅 , 鸡叫两声撅两撅 。 三声唤出扶桑日 , 扫败残星与晓月 。 ”此诗说前面两句淡而无味 , 让人看之昏昏欲睡 , 逆转之后两句忽然豁然开朗 , 大气蓬勃 , 这就是逆挽诗的魅力所在 。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