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清华大学的“灵魂性”人物是谁?( 二 )


我说的大师就是文化 , 再继续讲就是学与德 。 凭什么叫大师?他的“学”可以叫大师 , 但只有学不行 , 还得有德 。 陈寅恪先生有一句话 , 他说:“学德不如人 , 此实吾之大耻 。 娶妻不如人 , 何耻之有?”意思是我的学德不如人是我的大耻 , 我的学不如人不行 , 我的德不如人不行 , 但妻子不如人 , 何耻之有?
什么人可以称得上大师?大师有五条 , 他要有:健全的人格 , 渊博的学识 , 深邃的思想 , 奇特的志节 , 儒雅的文采 。 奇特的志节 , 就是行为是很奇特的 , 别人做不到 。 陈寅恪先生说过:“夫岂庸鄙之敢望 。 ”庸庸碌碌的人 , 有些大师的想法他想都不敢想 。 比如说王国维 , 他是自杀的 。
【历史故事】清华大学的“灵魂性”人物是谁?
文章图片
李熙谋(左)、浦薛凤(中)、梅贻琦合影
作为一个大师来讲 , 文采也重要 , 也不重要 。 为什么说不重要呢?因为一个人要到大师那个分儿上 , 他的文章一定是可读 , 一定是耐读 。 比如清华有三篇文章 , 要背下来 , 有的太长不能背 , 要背其中的一些原理 , 要记住 。 第一篇就是梅贻琦的《大学一解》;第二篇是陈寅恪先生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第三篇是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 , 冯友兰写的 。 学工科的 , 还要把梅贻琦先生的《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加上 。 很多的原理 , 梅贻琦先生和潘光旦先生早给说清楚了 。 文采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 说重要也重要 。 博士生毕业以后不能写文章 , 那就不行了 。 一个大师要有文采 。
钱颖一:刚才黄先生把他对清华传统精神的解读 , 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 , 他的认识是根据一百年的历史精炼出来的 。 下面让我们分别对这四位哲人做一些探讨 。
第一位是梅贻琦 。 应该说四人之中 , 你对梅贻琦研究是最多的 , 写的书也是最多的 。 我们学院理解梅贻琦是通过组织一个活动 , 在一个多月前 , 叫“清华一百年 , 重走联大路” 。 我自己也到了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旧址 , 看了以后也都非常感动 。 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 , 我们的西南联大就已经非常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 有人甚至说中国大学最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平是那个时候 。 杨振宁是在那儿念的本科 , 念的硕士 , 然后到芝加哥大学 , 他说他到了美国以后 , 感觉到西南联大的培养水平跟美国一流大学是一样的 。 这是他说的 , 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还有南开组成的 。
这三所大学都是著名的 , 南开是私立 , 清华、北大是国立 , 风格非常不一样 。 梅贻琦怎么能把清华以及西南联大办得这么好?我们知道 , 其实当时也有失败的例子 , 当时还有西北联合大学 , 也是若干北平的学校联合起来到陕西西安 , 据说办得不很成功 。 所以不是说在一个艰苦的年代就一定能办出好学校来 。 我想问问黄先生 , 梅贻琦执掌清华十七年 , 其中包括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加在长沙的一年 , 共九年 , 他是怎么能够做好这个校长的?大家为什么都这么服他?有些人还说他接近圣人 , 这里面到底 , 非常简要地说 , 是什么原因?
【历史故事】清华大学的“灵魂性”人物是谁?
文章图片
浦薛凤(右一)与霍宝树(右二)、陈可忠(左一)、
李干(左三)等友人探望病中的梅贻琦 , 左二为梅夫人韩咏华
黄延复:我认为是他讲的精神——自由、民主 。 用通俗的话讲 , 叫作奉行自由 , 学术自由;民主 , 民主管理 , 可以说是法宝 。 他平常给人的印象 , 包括在清华的时候 , 后来到联大 , 给人的印象是“我从众” , 我听大家的 。
钱颖一:他有一个理念 , 叫“吾从众” , 我听大家的 。
黄延复:别人说“无为而治” , 好校长不干什么事 。 刚才不是说 , 某一个学校领导说 , 我干得累死 , 大家都还有意见 。 但是梅贻琦好像也不干什么事 , 就把清华管理得这么好 。 平常你听梅先生讲话 , 不是有个口头语嘛:“大概 , 可能 , 也许是;然而 , 我看 , 不见得 。 ”“学校总体会怎么怎么 , 这个事没法说 。 ”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 这有点儿调侃梅校长 , 他这个校长整天是“大概 , 可能 , 也许是;然而 , 我看 , 不见得” , 但他心里有数 。 学生、校友都说这个人外圆内方 。 当时在中国大陆 , 所有的高等学校中 , 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人 。
(节选自《钱颖一对话录:有关创意、创新、创业的全球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