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不对,也不是你不好,孩子总是“不听你的”,只有一个简单原因( 二 )


夫妻之间的一次隔阂 , 可能被念叨一辈子 ,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也能将就过日子 。
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 , 无论是“错过了”还是“做错了” , 都很难挽回 。
就算那十分少有的“浪子回头” , 也都沉淀着无数的辛酸和眼泪 。
是的 , 我只是越来越感受到:做父母 , 我们有很多次机会 , 做好的父母 , 机会却只有一次!
对于少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的我来说 , 做了父亲之后 , 就一直是战战兢兢的状态 , 我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做一个称职的父亲:为了“不错过” , 我甚至辞职在家带娃;为了“不做错” , 我每晚都在“补课” 。
我应该还算是一个幸运的人 , 在孩子不到三岁的时候 , 我偶尔读到了孩子妈妈以前淘来的却一直被蒙尘的一本书:《从出生到独立》 。
我当时翻了几页之后觉得“不过如此” , 甚至有种“还没有自己理解得深刻”的感觉 , 便也没有在意了 , 我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懂得够多 。
不是他不对,也不是你不好,孩子总是“不听你的”,只有一个简单原因
文章图片
可是 , 孩子慢慢长大 , 我心中的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越来越严重了 , 有时候看着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 , 就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我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也会有对自己不够严苛的时候 , 这些东西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貌似都有我的过错 。
那是儿子第一次跟我发脾气甚至扑上来打我的时候 , 仅仅是因为我不小心弄破了他从幼儿园带回来的气球!
他哭得很伤心闹得很厉害 , 怎么解释都不行 , 我第一次手足无措 。
身边有很多人 ,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 , 我知道 , 你跟他好好说 , 他不会当回事的 , 除非你凶他或者揍他!不管你怎么处理 , 你都会心疼——心疼孩子或者心疼你自己 。
我想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样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时刻 , 我们为孩子的付出可以说是感佩人心的 , 但是孩子越来越大 , 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我们认为的)对我们加以指责 , 你会五味杂陈、你会手足无措 。
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 在网络上谴责自己父母的人 , 何其之多?
“你根本不爱、不会爱、不懂爱……你为什么要生我!”
跟你第一次做孩子一样 , 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啊 。
那天晚上 , 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 , 我的阅读效率一直很高 , 大概晚上两点多的时候 , 我便读了一大半 。
我觉得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我还不够懂孩子 , 我并不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
比如那个气球对他来说为何如此重要?重要到要跟他爸爸翻脸的程度?
不是他不对,也不是你不好,孩子总是“不听你的”,只有一个简单原因
文章图片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你值得细读
我们爱孩子 , 定然为其计深远 , 我们会要求孩子干很多他不愿意干的事情 , 多数时候我们很难让孩子的想法跟我们的期望保持一致 。
也就是说 , 明明我们是为他好的 , 可他就是不理解、不愿意配合、不愿意努力 , 有时候甚至跟你大闹情绪 。
这种“狗咬吕洞宾”的感觉会促使你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
然后引得孩子愈发地不愿意搭理你 , 到一定的年龄甚至会非常叛逆 , 你说东 , 他偏往西……
真的是孩子们不懂感恩吗?还是我们的付出并非孩子所愿?
还记得那个贴心善良的小家伙吗?还记得他让你感动的那些时刻吗?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 他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又如何在孩子乐意“合作”的前提下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某种期待?
当我们拿孩子没有办法的时候、当我们在纠结要不要对孩子发一次脾气或者“揍孩子一顿”的时候、当我们拿捏不好分寸的时候 , 这本书或许都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 。
不是他不对,也不是你不好,孩子总是“不听你的”,只有一个简单原因
文章图片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 这本书有两条主线:
其一是从孩子的“成长规律”角度道出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 , 并对父母在各阶段可能遇到的共同性问题 , 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分析并给出建议;
其二是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阐明家庭在不同阶段需要处理的任务 , 并对家庭在各阶段面临的困难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并给出解决方案 。
如从孩子生命最初的“建立安全感”到“培养好习惯”及“青春期的逆反” , 再到“离家阶段”的困难(双方的心理依赖) , 本书都会逐一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