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点历史课代表|儿童散学归来早:浅谈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前言
从古至今 , 每个国家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问题 , 如今的父母都对早教教育非常的看重 , 知道孩子从小就要正确的培养 , 所谓一个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如果一个孩子的小时候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 那么他的成长之路就会比别人的缓慢 , 甚至是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 在古代 , 人们就很有远见的认为儿童教育是所有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
准点历史课代表|儿童散学归来早:浅谈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文章图片
图|孟母三迁造就了中国亚圣儿童最初属于公有 ,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血腥而野蛮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 , 在母系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 男女分工明确 , 这样的制度女子属于主导地位 , 儿童主要由妇女照顾 , 8岁以后再由成年男子教导打猎的技能 , 女孩就由妇女教养 , 学习内容大多都是打制石器 , 采集狩猎 , 学会用火 , 制造陶土等制作性工作 , 因为生产力低下 , 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 , 都是通过口耳相传来教养孩子 , 《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 , 天下为公
原始社会时期 , 大部分儿童属于公有制产品 , 不属于夫妻之间的情感结晶 , 教育无阶级性 , 儿童实行的是公有公育 , 教育内容都是在日常的实践活动进行认识 ,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 。
后来随着农业的生产生产力提高 , 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发展起来 , 母系社会的公社活动 , 向父系社会的服役婚和产翁制等方向发展 。
准点历史课代表|儿童散学归来早:浅谈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文章图片
图|原始氏族社会
再后来 , 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并开始使用一夫一妻制 。
在部落里 , 儿童的教育就由父系的大家庭来承担 , 所谓的父系大家庭指的是有独立生产能力的父系构成的近亲家庭形式 , 男子外出打猎 , 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 这个时候的儿童主要是男子为主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部落之间的冲突加剧 , 战争频繁爆发 , 男孩们就要加强体育锻炼 , 从事军事活动 , 而原始人的儿童观比较残忍 , 原始人把儿童当作是父母的隶属物品 , 甚至还流行杀婴弃婴或者是杀婴祭献等现象 , 一些能力较弱或者身体有残疾的孩子都会被抛弃 。
原始社会时期的幼儿 , 在当时因为生产力低效和观念的原始性 , 造成原始时期的儿童作为一种不平衡存在 , 甚至其中的杀婴和献祭的习俗更为残忍 , 儿童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 , 只是为了部落的发展而存在 , 这样的儿童文化缺乏了儿童的生命权利 ,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 农业的发展 , 道德观念的形成 , 儿童慢慢的属于家庭中的情感寄托 , 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 , 慢慢地 , 儿童的教育制度化 , 规范化 , 专业化 。
准点历史课代表|儿童散学归来早:浅谈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文章图片
图|原始社会的儿童夏朝时期 , 中国早期学校雏形正式出现
到了奴隶社会 , 夏朝出现了专门教育儿童的机构 。
《孟子》中有记载:养者 , 养也
“痒”在原始社会时期 , 指的是饲养牛羊的场所 , 后来就变成了老人和儿童赡养和教育地方 , 在当时 , 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具备了学校产生的条件 , 《仪礼》:夏后之学在上痒
由此可见 , 夏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儿童教育机构 , 虽说在夏朝时期这种机构只属于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教育 , 但这也是教育的一种先进方式 , 为后来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借鉴 , 是中国早期学校的雏形 。
准点历史课代表|儿童散学归来早:浅谈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文章图片
图|古代私塾
到了商朝时期 , 主要的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 , 商周时期主要是在宫廷出现 , 贵族儿童才能接受教育 , 专门施教的人是宫廷中的保傅官 , 并形成一种制度:保傅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