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服务B端战线已展开,蚂蚁更名舍“金融”立“科技”


经济观察报| 服务B端战线已展开,蚂蚁更名舍“金融”立“科技”
文章图片
经济观察网采访人员万敏6月22日 ,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 , 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 , 蚂蚁金服的全称已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 , 简称由“蚂蚁集团”取代 。
淡化“金融”而强调“科技” , 不再限于“浙江” , 对于已经拿下多类金融牌照的蚂蚁来说 , 更名并不意味着放弃对金融领域的深耕 , 而是随着其业务重心的变化 , 自然发生的一种态度表达 。
6月22日 , 蚂蚁集团方面回应称:“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 , 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 , 坚持创新 , 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 ”
目前 , 蚂蚁金服旗下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支付、基金、银行、小贷、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等 。 其中 , 网商银行持有银行牌照、天弘基金和蚂蚁基金销售公司持有基金牌照 , 众安保险、国泰产险、信美人寿相互保险、上海蚂蚁韵保保险代理、蚂蚁保保险代理则持有保险方面的牌照 , 支付宝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 借呗和花呗持有小额贷款牌照 。
从实际上来看 , 蚂蚁已经成为一种“金控集团”的类型 。 2019年7月 , 央行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将金融控股公司定义为依法设立 ,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拥有实质控制权 , 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 , 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 要求金融控股集团应当具备与其资产规模和风险水平相适应的资本 。 下一步将以并表管理为基础 , 制定金融控股集团资本充足性监管的具体细则 。
而在此前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指出 , 我国当前有两类金融控股公司 , 其中一类为“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金融机构 , 事实上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 , 其中包括:部分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后 , 逐步向金融业拓展 , 获取多个金融牌照并建立综合化金融平台 , 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 ”
显然 , 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阿里巴巴 , 进入监管视野后 , 其身份将不是单纯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 , 而将接受更为精细缜密、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金融监管 。
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后 , 时任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梁世栋对采访人员表示 , 蚂蚁金服已经设立独立团队研究金融控股公司办法的相关要求 , 并积极参与征求意见 。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淡化“金融”而强调“科技” , 一方面显示出蚂蚁对自身金融科技的布局重点的明确 , 另一方面 , 也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
从近两年来看 , C端线上消费金融市场基本上格局已定 , 几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占据了流量的高地 , “花呗”和“借呗”或将迎来各自的“天花板” 。
新网银行副行长、首席运营官刘波在其近期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根据人民银行公开数据 , 截止2019年末 , 中国个人短期消费信贷的余额为9.92万亿元 。 大行一共只有1.7万亿元 , 那剩下的8万多亿余额在哪里呢?如果你熟悉市场 , 就会知晓 , 若加上渠道引流和助贷 , 借呗加花呗管理的信贷余额已破万亿 , 真实规模在13000亿左右 。 只不过这些资产都装入了其它银行的表内 , 从法律关系上花呗和借呗只是渠道引流方或者联合贷中出资比例非常小的一方(10%) 。
疫情影响下 , 服务B端正在更快速的成为行业技术竞赛的新赛道 。 近期据蚂蚁方面对媒体透露的数据显示 , 截止今年4月底 , 两个月里使用支付宝移动银行技术产品和云计算能力的客户数量增长175% , 前来洽谈合作的咨询量增加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