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流月|下放基层当小官,宋代落榜者的福利—特奏名制:名落孙山可入仕( 二 )


而提到最后唐朝的灭亡 , 则不得不说到写出“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 , 而他的身份则是最让人宋朝统治者忌惮的——落第进士 。 在久试不第之后 , 出于失望与怨恨的心理 , 黄巢毅然发动起义 , 虽然最终失败 , 但却大大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 这一事件让宋朝统治者看到了落第进士的威胁性其实是极大的 , 对他们予以宽慰便是十分有必要的 。
除了这种历史上的鲜活教训 , 宋朝本身也存在这种落第进士另投他国的情况 。 在殿试之中遭到黜落之后 , 张元、吴昊投奔西夏 , 深受当时西夏国主元昊的重视并在西夏对抗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倚为谋主 , 以抗朝廷连兵十余年 , 西方至为疲弊 。
此外 , 宋朝时期尚文之风盛行 , 参加科举的人越多 , 落第的人也就越多 , 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潜在动乱力量 。 前有黄巢起义 , 今有张吴两人叛国投敌 , 宋朝统治者深深明白对落第进士一定不能放任不管 , 在追名逐利及失望怨恨的情绪之下 , 他们无论做出什么行为都是有可能的 。 因此 , 如果不做出相应的对策 , 便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 稳固地方并促进当地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 对统治者而言 , 如果不能将地方牢牢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 他自身的统治也会因此感到莫大的不安;对地方来说 , 如果中央不能维护其稳定和促进发展 , 那么便很容易导致民心涣散从而生出叛乱的心思 。 在这种考虑之下 , 郡县制产生 , “秦无尺土之封 , 不立子弟为王 , 功臣为诸侯者” , 将中央对地方的实际管控力度大大加强 。
风华流月|下放基层当小官,宋代落榜者的福利—特奏名制:名落孙山可入仕
文章图片
百姓
而宋朝在实行州、县二级制的同时 , 新增了路这一行政区划 , 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地方的政治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 。 但即便如此 , 还是会有诸多地方是中央无力管辖或者不愿管辖的 , 但如果不进行一定的治理 , 又难保不会发生叛乱 。 而此时特奏名制度则为宋朝统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将大量特奏名官员放到偏远地区与下层农村当中 。
正如前文所说 , 特奏名制度使得名落孙山可入仕 , 下放基层当小官 , 在最广范围的基层里扎根 。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 , 导致他们在乡村社会中极其活跃 , 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促进乡村与边远地方发展的引导者 。 他们兴修水利、普及教育、维护社会治安……将皇帝的统治威严传送到全国的各个地方 , 极大稳固了地方稳定 。
此外 , 他们本身便是出于皇帝特别的恩惠下才能谋得一官半职 , 对皇帝充满了感激之情 , 再加上也想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应举时创造一点便利 , 这就使得他们即便身处偏远 , 但依然会勤恳工作 , 使中央政府大为放心 。 特奏名制度的实行也为宋朝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使宋朝冗官现象更为严重
宋朝时期最为著名也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三冗问题 , 即冗兵冗官冗费 。 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 , 宋朝政府设立了许多机构来进行权力的分发 , 为了维持它们的日常运行又招聘了大量工作人员 。
风华流月|下放基层当小官,宋代落榜者的福利—特奏名制:名落孙山可入仕
文章图片
官员正如赵翼所说:“宋开国时 , 设官分职 , 尚有定数 , 其后荐辟之广 , 恩荫之滥 , 杂流之猥 , 祠禄之多 , 日益月添 , 遂至不可纪极 。 "
大量工作性质、内容相同的官员赖在政府之中 , 冗官也就此形成 。 他们按时拿着朝廷的俸禄 , 对宋朝政府的财政造成了极大压力 , 同时将一些真才实学者的政治晋升空间压缩 , 危害不可谓不小 , 而特奏名制度的实行则再度加重了这一现象 。
许多人未经考核便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俸禄 , 而由于能力平庸且仕途黯淡 , 他们又无法在政治上提供有效的建议 。 此外 , 他们的大量存在还会造成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 在军事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 加重官场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