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比起安史之乱前 , 大唐王朝远播四方的强大荣耀来 ,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 , 却也有个公认亮点:命硬 。
安史之乱结束后 , 差点被要了老命的唐王朝 , 也基本是被大放血:河西走廊和安西尽数沦陷 , 吐蕃的铁蹄一度杀到长安眼皮底下 。 中原大地也是藩镇四起 , 各处藩镇画地为牢 , 动不动就与唐王朝叫板 , 内部还有宦官朋党来回折腾 。 中晚唐一个半世纪里国都沦陷了六次 , 天子也外逃了九趟 , 每一次都是眼看要凉凉的模样 。 但即使这样 , 这内外交困的大唐 , 竟把这绝大多数的难关都挺了过去 , 硬是苦撑了150年 。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而且除了硬撑外 , 这风雨飘摇的一个半世纪里 , 唐王朝还又缔造了一系列治国业绩 。 一度打服藩镇重创吐蕃 , 几乎追近了盛唐时代的荣光 。 如“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历中兴”等辉煌时代 , 更是闪耀史册 。 再对比一下安史之乱刚落幕时 , 唐王朝那一片烂摊的模样 , 就更得感慨一声:百病缠身的唐朝 , 能苦撑一个半世纪 , 确实是个奇迹 。
为什么能有此奇迹?除了后世史家大书特书的 , 中晚唐各位帝王将相们的彪炳功绩外 , 下面三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 , 却也是大唐“命硬”的重要原因 , 甚至比起流光溢彩的“唐朝英雄”们来 , 这几个因素 , 更有着超越历史的思考意义 。
因素一、通海夷道
一场安史之乱 , 唐朝遭受的一大重创 , 就是被“断血” 。 作为丝绸之路主干道的河西走廊与安西要地 , 几乎全落入了趁火打劫的吐蕃之手 。 除了取道回纥的草原丝绸之路外 , 大唐对外的陆路交通几乎被断绝 , 经济损失无比惨痛 , 战略态势更严重被动 。 坐拥丝绸之路的吐蕃 , 除了能轻松享受“红利” , 更拿丝绸之路当跳板 , 一次次对唐朝发起打击 , 甚至连长安都一度落入其手 。
但是 , 就是在这惨淡的态势下 , 千里之外的东南大地 , 另一条对外要道 , 却悄然为唐朝搭起了“新血管”:通海夷道 。 随着唐朝造船技术的进步和对外贸易的火热 , 东南的海上贸易 , 也进入了繁荣期 。 以同时代阿拉伯人的记载 , 当时性能优良的唐朝船由于体积太大 , 竟连波斯湾都开不进去 , 每次造访中东 , 都得提前换小船进港 。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而在安史之乱大幕落下 , 河西走廊一片血雨腥风的年月里 , 劈波斩浪的大唐海船 , 却早为唐王朝开出了新路:以《新唐书》记载 , 这条“通海夷道”以广州为起点 , 主要分为一条线路 , 一条向南抵达印尼爪哇 , 一条向西抵达伊拉克巴格达 , 还有一条更是延伸出去 , 直达东非海岸 。 换句话说 , 当时从广州乘船出发 , 就可通航全世界 。
于是 , 从中晚唐年间起 , 原本就贸易火热的广州 , 更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 当时唐朝在广州实行优惠的贸易政策 , “百分之三十”的低关税与唐朝政府高效的行政效率 , 更叫广州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外商 。 唐代宗大历年间时 , 每年造访广州的外国商船 , 就有四十艘之多 , 广州的港口上停泊着“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 , 不知其数” 。 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笔记里估算 , 中晚唐时期 , 仅广州一地的“外国常住人口” , 就有十二万人之多 。
火热的海外贸易 , 不但令“海外宝货”大量涌入 , 更让丝绸瓷器等中国物产源源不断出口 , 赚取丰厚的利润 。 在陆路丝绸之路断血的情况下 , 大唐的海外贸易 , 从此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 甚至到了晚唐黄巢之乱的前夜 , 为了方便丝绸的生产和出口 , 广州城一度大面积栽种桑树 。 火热的贸易利润 , 也给极度“缺钱”的大唐王朝 , 每年及时补血:“上足以备府库之用 , 下足以瞻江淮之求” 。 困境里的大唐经济 , 就这么被“通海夷道”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