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二 )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同样重要的还有政治意义 , 安史之乱后 , 广州除了是经济重镇 , 更是外交的“窗口” 。 唐朝除了要应对一拨拨藩镇叛乱 , 西线更要面对吐蕃的磨刀霍霍 。 唐德宗年间时 , 名臣李泌制定“困蕃之策” , 通过联络大食、南诏、回纥等“邻居”反制吐蕃 。 可河西走廊已经沦陷 , 联络大食就只能走海路 。 于是大唐的外交使节们也临危受命 , 一次次从广州出海 , 冒着风浪跋涉万里……
因素二、茶叶贸易
而比起这条“黄金通道”来 , 另一个新兴的“黄金产业”——茶叶贸易 , 更对大唐有着救命的意义 。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小小茶叶贸易 , 对大唐能有多少意义?这意义 , 可大了去了 , 虽然中国人喝茶的习俗历史悠久 , 但直到唐代时 , 饮茶风气才风行全国 。 中晚唐年间起 , 多山地丘陵的江西地区 , 茶叶已大面积种植 , 仅是在江西景德镇市的浮梁县 , 当时每年就“出茶七百万跎 , 纳税十万贯” 。 白居易《琵琶行》里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 , 前月浮梁买茶去” 。 说的就是当时江西茶叶火热贸易的盛况——每年茶叶成熟时 , 唐代四方商人都云集江西 , 带着真金白银来卖茶 。
这些引发火热交易的茶叶 , 当时最重要的一条贩运线路 , 就是沿漕运送到长安后 , 再贩运到回纥西域等地 。 这条贸易线路带来的 , 可不止是丰厚的经济收益 , 更用大唐国防建设的重要筹码:安史之乱后 , 产马的河西走廊沦陷 , 大唐原本用于丝绸之路贸易的绸缎绢帛大量减产 , 可为了对抗吐蕃 , 大唐依然急需优质战马组建骑兵 。 茶叶 , 就成了新兴的“刚需”货物 。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比起强敌吐蕃来 , 当时作为大唐“实在亲戚”的回纥 , 虽说和大唐也时战时和 。 但茶叶 , 却是回纥当时最不可缺的宝货 。 为了大唐的茶叶 , 回纥与大唐昔日的“绢马(丝绸换战马)贸易” , 被新兴的“名马市茶”取代 。 大唐可以用优厚的贸易条件 , 源源不断从回纥获得战马 , 安史之乱后一度萎靡的唐军 , 也经过这一番苦心建设后满血复活 , 再度拥有了强悍的骑兵部队 。
同样重要的 , 还有李泌的《困蕃之策》 , 在这个谋略里 , 回纥的态度才是成败的关键 。 而有了每年繁荣的“名马市茶”贸易 , 回纥的“立场”也就有了更稳定的保障:别管有多少过节 , 就算为了茶叶 , 也要铁了心站“实在亲戚”大唐这边 。 所以一度攻陷长安的吐蕃 , 这才陷入了“困蕃之策”的大坑 , 到了唐德宗年间时已“兵众寖弱 , 西迫大食之强 , 北病回纥之众 , 东有南诏之防” , 对唐朝国防安全的威胁大大减轻 。
因素三、淮颍水道
但俗话说得好 , 打铁还要自身硬 , 唐朝能解决这个国防难题 , 关键还是重建了一支强大的西北唐军 。 这支军队不但多次力挫吐蕃 , 更在后来唐宪宗的“削藩”战场上大显身手 。 可要想组建强兵 , 粮食问题更是关键 , 这 , 就是大唐“命硬”的“另一因素之——江淮漕运里的“淮颍水道” 。
哪怕在盛唐年代里 , 唐朝强国的一大支撑 , 就是发达的漕运 。 东南充足的粮食 , 每年通过漕运输入关中平原 , 最多时每年多达两百万石 。 安史之乱后 , 唐朝的漕运也惨遭打击 , 输送量基本只剩了盛唐年间的一半多一点 。 但即使如此 , 这也是此时大唐的“救命粮” 。
朝文社|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安史之乱后
文章图片
而在唐朝各条漕运线路里 , 江淮漕运更是意义重大 , 这条线路可以把充足的东南粮食 , 一年年供应长安、可在中晚唐时代里 , 这条线路也是风险最大 , 藩镇割据的局面 , 导致漕运线路经常被阻断 , 特别是唐德宗年间时 , 各地藩镇如果作乱 , 首先目标就是“江淮漕船” 。 如果这条“血管”不通 , 唐王朝基本就是提前“歇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