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一个传奇的红色特工,老蒋下令永远监禁,结果看守跟着他一起越狱了( 二 )


靖任秋任国民党新五军第四师副师长时的留影
越狱时间定在晚上十一点 , 因为这时正是看守人员熟睡之际 , 到换班时相距一个小时多 , 等到敌人发现后 , 追赶不及 , 到天明可走三十多里地 , 可以逃出敌人搜查范围 。
越狱地点确定在院墙西南角 , 因为岗楼没有岗哨 , 墙内外是空地 , 便于越狱行动 。
越狱后向东南走 , 奔向豫西 。 如向北去 , 走延安必经西安 , 西安是胡宗南统治最严密的地方 , 容易暴露;向西沿陇海路而行 , 敌人对交通线控制很严 , 不易摆脱敌人盘查;向南要越过秦岭 , 道路崎岖难走 , 又无亲友可投;向东南沿山而行 , 夜行大道 , 昼宿山崖 , 不易被人发现 , 再设法依靠亲友 , 找到组织 。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 , 靖任秋曾在陕西杨虎城部当过中校参谋 , 对陕西地理很熟悉 。 抗战几年中 , 靖任秋对国民党在陕西的兵力布置与北边延安的关系有所了解 , 所以才选择走东南这条路 。
1943年5月19日晚11时 , 郭培玉和陈立朝带班 。 陈立朝给靖任秋打开牢门 , 到西南角越监狱外墙 。 陈立朝在底下托了靖任秋一把 , 靖任秋不顾刺痛 , 抓住铁丝网上的木桩 , 跨过铁丝网跳了下去 。 接着 , 陈立朝也跳下来 , 相约同逃的郭培玉说他要从大门走 , 可是没能等到他 。 此时千钧一发 , 不能久等 , 靖任秋和陈立朝马上就沿着山边走了 。
事后得知 , 到换班时 , 敌人发现靖任秋和陈立朝越狱 , 遂向南登山追查十余里 , 未发现 , 遂对空鸣枪数发 , 声称“罪犯”靖任秋因逃跑被处决 , 并呈报上级了事 。
靖任秋和陈立朝两人这一夜走了大约四、五十里地 , 天快亮的时候 , 躲进一间小土地庙里面 。 他们在庙里躲了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 直到太阳落山 , 才出来找吃的 。
老照片里的土地庙
靖任秋在计划越狱的时候 , 准备了些东西 , 这时候开始派上用场了 。 他们找到附近一户居民 , 用一条裤子 , 换了几个窝窝头吃 。 越狱后的第一顿饭算是有了着落 。
靖任秋估计路程还没有出陕西 。 所以决定继续向东走 。 夜间赶路 , 白天睡觉 。 利用一个指南针 , 他们避开大路 , 按朝东的方向 , 沿着从蓝田去商洛的公路旁的小路走了一夜后 。 这时估计靖任秋自己已经走远了 , 于是白天继续赶路 。
中午他们稍事休息 , 靖任秋发现不远处有个学校 。 靖任秋想着自己虽然跑了一天两夜 , 但衣服还算整齐 , 看着像是个读书人 。 于是打定主意 , 看能不能进学校蹭一顿饭吃 。
进了学校 , 几个教师都很年轻 , 见他们就客气地让座 , 攀谈起来 。 此时已到放学吃午饭的时候 , 老师们也就按照当地农村的习惯 , 问他们吃饭了没有?靖任秋也不客气 , 直接说没吃 , 老师就交代多加两个人的饭 。 越狱后的第二顿饭解决了 。
出了学校仍旧沿着公路边的小路走 , 山路崎岖难走 , 但路边有条小河 。 他们便走在小河的堤上 , 一问行人 , 说前面就是黑龙口 。 靖任秋记得这一带有这么个关口 , 西边靠山 , 中间是条河 , 沿公路去商洛避不开这个关口 。 这里驻有国民党部队 , 盘查行人 。
今天的黑龙口镇
在离黑龙口只五、六里的地方 , 他们不敢前进了 , 便停下来在路旁的茶棚中休息 , 考虑如何过黑龙口 。 当然 , 最好是能绕过关去 。 可是 , 右边是河 , 没有船过不去 , 左边是一溜山脉 , 有的山距河很近 , 远远可以看到山上驻军放出的游动哨 。 河、山都不能爬过 , 看来黑龙口是唯一的通道 , 靖任秋很踌躇 , 太阳西沉了 , 还是想不出主意如何闯过关去 。 这时 , 已近黄昏 , 有点要下雨的样子 。 这一下靖任秋心里高兴起来了 。
下雨 , 卫兵会偷懒进屋去避雨而不在露天放哨 。 关卡上点的油灯 , 光线昏暗 , 雨中更看不清楚 , 这正是闯关的好时候 。 他们二人匆忙赶到黑龙口 , 果然下起雨来 。 黑龙口是个镇子 , 有条街通关口 。 他们拿件衣服蒙在头上 , 冒雨急速通过街道 , 卫兵果然不在岗位上 , 侥幸闯过了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