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浅谈书院兴衰史: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二 )


历史百家汇|浅谈书院兴衰史: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文章图片
元朝时期 , 忽必烈等对书院采取了保护政策 , 使得书院继续保持繁荣的局面 。 根据统计 , 元朝的书院有408所 , 其中新建的有134所 , 其中代表为太极书院 。 在对书院进行保护的同时 , 也加强了书院的控制 , 主要表现于三大方面:一是官方任命书院的主要职位 , 其考核也必须经过官方;第二 , 学生的来源 , 以及去向 , 被国家控制 , 并且纳入了科举体系;第三 , 加大对“学田”的授予 , 加强了书院对官方的依赖性 。 元朝的书院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理学 , 这和元朝将理学封为官方学问是关联的 。
三、明清时期 , 书院的曲折发展
明朝前期的130年间 , 书院教育出现了衰落的现象 , 其主要原因有:一 , 明朝官方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 屡兴文字狱 , 造成了民间学术活动凋零;第二 , 明朝加强了官学和科举制度的建设 , 使之成为一个十分严密的体系 。 明朝还规定“科举必由学校” , 如此文人想进入仕途就必须通过官学 。 第三 , 明朝统治者不重视、不提倡、不鼓励书院教育 , 如白鹿洞书院在元末毁于战火 , 一直到1438年才重建 , 荒废了87年 。 当然 , 明朝前期书院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增加 , 只是书院的学术水平已经大大下降了 。
明朝后期 , 书院教育又复兴了起来 。 其主要的原因有如下:第一 , 明朝政治腐败 , 宦官专权 , 许多士大夫便设立书院议政国事 。 这也导致该时期的书院有特别强的政治色彩 。 第二 , 由于长期坚持八股取士 , 导致科举制走向了僵化 。 加上政治腐败 , 官学也被腐化了 , 其治学水平严重下滑 。 许多士人只是将官学作为取得考试资格的途径 。 第三 , 明朝后期的湛若水、王阳明等学者大力倡导、兴办书院 。 明朝时期书院最繁荣的时代是嘉靖时期和万历时期 。
但是明朝的书院并未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 其命运十分曲折 。 在明朝后期 , 出现了四次禁毁书院的事情:第一次是1537年下令毁掉湛若水创立的书院;第二次是1538年“毁天下书院”;第三次是1579年张居正“诏毁天下书院”;第四次是1625年“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 , 许多书院都被当做东林党讲学之地而被毁灭了 。 这四次毁灭书院的行为 , 是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表现 , 这体现出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时代 , 民间的思想也被束缚得越严格 。
历史百家汇|浅谈书院兴衰史: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文章图片
清朝时期 , 书院的发展也是比较曲折的 。 在初期(1644年—1661年) , 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并未稳定 , 因此对私学的控制十分严格 , 严格创建书院 。 当然 , 白鹿洞、鹅湖、白鹭洲、石鼓等著名的书院得到恢复的允许 。 康熙年间到雍正初年(1662—1722年) , 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 。 为了笼络汉族文人 , 清朝在文化上采取了怀柔措施 , 鼓励书院的修复和兴办 。 于是全国各地兴起了兴办书院的热潮 。 从雍正后期到鸦片战争之前 , 清朝一方面鼓励书院的创设 , 一方面又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和管理 , 并将之纳入官学体系 。
清朝中期的书院主要有四类 , 第一类是讲授理学为主的;第二类是进行了科举考试培训的;第三类是“经世致用”的各们学科的 , 类似于现在的专业技术学院;第四类是讲授经史词章的 , 类似于文学院、史学院 。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第四类 , 代表有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 书院分类的出现 , 说明了私学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 这清朝学术较为发达的一个原因 。 不过总体而言 , 清朝的私学是被官方控制的 , 其学问难以脱离传统儒学的藩篱 。 到了晚清之后 , 受到新式学堂的冲击 , 传统的书院终于走向了没落 。
结语
唐宋时期中国书院兴盛的时候 , 西欧国家也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 。 他们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 , 如兴起都和商品经济有关 , 最初的都是私人创办的 , 对当时的官学垄断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西方的大学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最高学学府 , 而书院却沦为了科举考试的附庸 。 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传统的专制国家 , 对私学的控制十分严格;而西欧国家的大学学术活动相对自由 , 它们最初是得到教会的认可而创办的 , 但是却成为了反教会思想的中心 , 是“文艺复兴”的阵地 。 社会允许“百家争鸣” , 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