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钓鱼不是纸上谈兵,有时鱼不吃饵,大师来了也白搭!


饵料|钓鱼不是纸上谈兵,有时鱼不吃饵,大师来了也白搭!
文章图片
饵料|钓鱼不是纸上谈兵,有时鱼不吃饵,大师来了也白搭!
文章图片
野河有鱼 , 但不吃饵的情况 , 估计绝大多数的钓友都曾遇到 。 即便是最近 , 笔者县城的外环河 , 大鲤鱼时不时泛出水花、涟漪 , 几乎每天都有钓友扬竿 , 渔获却可怜竟是些尾巴靠着眼睛的白条、麦穗 , 大鲤鱼仅仅偶尔吃一口 。 垂钓时间越长 , 遇到这种情况越多 , 认识也不断改变或提高 。
有些情况鱼不吃饵 , 钓鱼大师也无能为力钓友都曾类似经历 , 天气晴朗、气温适宜 , 包括气压等各个方面适合垂钓 , 按照以往经验 , 定然有个好鱼情 , 但偏偏鱼口零星 , 或是干脆不吃饵 , 即便是吃饵也是些趴地虎似的杂鱼 , 三四两的大鲫鱼 , 1斤以上的鲤鱼 , 难见鱼口 。 分析原因 , 又找不问题所在 ,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 , 也别死守久靠 , 不如早早收竿 。
另外一些情况 , 则是根据户外垂钓经验可预测、分析 。 比如短时间大幅度降温 , 鱼正忙着条件体温 , 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能量 , 还需要各个器官的配合 , 不适感强烈 , 活性受到抑制 , 自然不会有兴趣摄食 。 再比如河流猛然涨水 , 水位极速提升 , 面对新的环境 , 相当部分鱼变得躁动 , 也不怎么摄食 , 一般需要稳定3-5天之后鱼情才能恢复 。 一些人为因素 , 像撒网捕鱼、电鱼、河沟撒石灰等 , 鱼受到外界刺激 , 连续几日摄食欲望较低 , 这时在扬竿多数空军 。
垂钓方法有偏差 , 导致鱼不吃饵如果垂钓方法不佳 , 也会导致鱼不吃饵料 , 或者鱼口零星 。
首先是饵料不对路 。 饵料不符合鱼的食性偏好是最常见 , 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理解 。 一是如果垂钓水域 , 鱼群密度稀疏 , 投掷的窝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诱集到鱼群 , 也会造成鱼不吃的假象 。 野河里投掷一些老坛玉米诱鲤鱼 , 用嫩玉米钓 , 一般需要提前1-3天打窝再垂钓 , 即便是这样 , 也不保证窝点有鲤鱼 。 野钓鲤鱼碰运气的成分极大 。 二是扬竿水域的鱼群不喜欢选用饵料的味型 , 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 鱼的食性随季节、水温、水质、地域、食物丰富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不断调整、变化 , 又有癖食性和尝鲜性的双重特性 , 所以一旦饵料选择偏差 , 很容易造成鱼不摄食 。 笔者曾在鲁西徒骇河扬竿 , 第一次河流涨水后 , 用蚯蚓钓鲫鱼 , 接连上钩;第二次涨水后 , 特意多带了些蚯蚓 , 但鱼口零星 , 换成蓝鲫后 , 鱼口迅猛 , 3/4两大板鲫不断 。
其次是鱼层判断失误 。 鱼都有各自长时间活动、栖息的水层 , 所以才有钓底、钓浮的说法 。 不过因各种原因 , 鱼都有离底上浮 , 改变水层的情况 , 因此一旦判断错误 , 也会导致鱼不吃饵 , 鱼口零星的发生 。 最常见的是连续的阴天 , 水体趋氧以至鱼上浮;另外水底有暗草或臭底情况 , 鱼也会离底 。 这时钓鱼可选择钓半水、钓浮的方式 , 或者采用飞铅钓法 , 兼顾各个水层 。
再者饵料被浮层覆盖 。 水底有酱层或浮层的说法 , 笔者偏向浮层这一观点 。 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 , 鱼群摄食窝料、饵料时 , 游动过程中带动类似与尘埃的浮层飞舞 , 窝点凌乱不堪 , 浮层下落很容易把饵料覆盖 , 饵料颜色变淡暗淡 , 气味传递也被遮掩 , 自然鱼难以发现饵料 , 吞饵更不可能 , 浮漂长时间静止不动 , 给人鱼不吃的印象 。
写在后面除去以上原因外 , 像窝料与饵料味型不统一 , 线组搭配问题 , 都肯定导致鱼不吃饵的发生 。 钓鱼人在垂钓之前 , 尽量对鱼情有个初步判断 , 避免做无用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