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慧|心理学家说:为什么你的人缘关系差?是因为你不懂“称谓效应”

人际交往 , 礼貌当先;与人交谈 , 称谓当先 。 使用称谓 , 应当谨慎 , 稍有差错 , 便贻笑与人 。
恰当地使用称谓 , 是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礼貌 。 称谓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 , 使双方心灵沟通 , 感情融洽 , 缩短彼此距离 。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 , 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
称谓 , 属于道德范畴 。 大家的祖先使用称谓十分讲究 ,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 , 在使用称谓时无不探幽入微 , 丝毫必辨 。
心理学家说:为什么你的人缘关系差?是因为你不懂“称谓效应” 。
百家慧|心理学家说:为什么你的人缘关系差?是因为你不懂“称谓效应”
文章图片
1
在一所小学的某个年纪 , 有一个孩子很特殊 , 她的特殊是因为她的行为与其他孩子不同:上课的时候她要么呆呆地趴在课桌上一言不发 , 要么自言自语玩自己的小物品 , 老师多次提醒 , 她总是无动于衷;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都到校园做游戏 , 她却一个人躲在远远的角落里看蚂蚁搬家 , 从来不与他人交往 。 结果同学们都笑她傻 。
班主任老师看到她这样 , 很是着急 , 于是与她的家长交换意见时得知她的乳名叫圈圈 。
一天下午课间的时候 , 老师发现她一个人在教室内转悠 , 就亲切地问:“圈圈 , 你怎么不出去玩?”她一改平时的冷漠 , 惊喜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叫圈圈?”
【百家慧|心理学家说:为什么你的人缘关系差?是因为你不懂“称谓效应”】老师拉过她的手蹲下身看着她的眼睛说:“因为我很喜欢你 , 你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
“他们都说我傻 , 没人和我玩 。 ”圈圈的脸上显出无奈的神情 , 老师知道她还是愿意融入这个集体的 。
“圈圈有这么好听的名字 , 怎么会傻呢?是你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吧!如果课堂上你能抬起头认真听讲 , 老师提出问题你能大声回答 , 同学们肯定会给你掌声的 。 ”
“真的吗?”圈圈不是很相信 , 但是她希望自己能融入这个班级 。
老师趁热打铁的说:“课堂上咱试一下就知道了 , 到时候 , 我一叫圈圈 , 你一定要大声的喊:到!让全班同学都听到 , 好吗?”
圈圈好像从我的鼓励中得到了力量 , 大声地说:“好!”从此 , 圈圈终于敢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了 , 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 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百家慧|心理学家说:为什么你的人缘关系差?是因为你不懂“称谓效应”
文章图片
2
心理学表明 , 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是非常重视的 。 在交际中 , 如何称呼对方就体现着双方的关系亲密程度 。
称呼的暗示效应是不可小觑的:小名一般是非常亲近的人才会知道 , 而且孩子听到小名 , 也会从心理上感受到母爱的成分 。 其实不仅是孩子 , 成年人之间的称呼 , 在适合的场所叫适合的称谓 , 能够让人感受完全不同 。
众所周知 , 火锅店XX捞的生意一直很火爆 , 这不仅仅只是它们的饮食不错 , 更重要的是环境 。 进入XX捞 , 迎面而来的是“大哥、大姐”之类的称呼 。 而服务人员之间也以“兄弟姐妹”论交 。
这一声称呼 , 看似普通 , 其实蕴含着用“亲缘称呼效应”来管理客户关系和员工关系的精妙之处 。 XX捞员工之间年纪相差不大的 , 都会以“兄弟姐妹”相称 , 年纪长上一辈的则被人尊称为叔叔、阿姨 。
这样的称呼方式 , 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管理 , 即员工关系管理与顾客关系管理 。 以亲缘称呼来管理员工关系与顾客关系 , 大家庭的氛围就被营造出来了 。
XX捞的员工疲累不堪但还是激情满怀;它们的员工把集体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还重 。 就是因为XX捞的员工将这里当成了自己另一个家 , 而延伸开来 , 这里不但是员工的家 , 也是顾客的家 。
一个人为家干活怎会不尽心 , 一个人在家吃饭怎会不舒心 , 一个小小的称呼 , 就突出了海底捞的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