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了解更多科技资讯尽在“圈聊科技” 。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众所周知中国的天眼 , 从上往下看就像一口大锅 , 要是下雨了 , 不就成了一口汤锅吗?它究竟怎么把水排出去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文章图片
中国目前在科技领域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影响力 , 而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它的直径长达500米 , 在它生产制造出来以后 , 一度让世人为之惊叹 , 也一举成为了全世界 , 口面直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 超过了此前有美国保持的305米的记录 , 而整体的性能比它强上了十倍不止 。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文章图片
目前天眼已经全面投入使用 , 为我国的空间探索以及基础科学研究 ,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截止到2020年 , 中国天眼总共探测到了102颗真实有效的脉冲星 。 有了天眼的加持 , 对我们未来的星际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目前全球都以天眼为中心 , 为基础物理学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对于这样高精密的设备 ,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每一项数据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文章图片
遭受暴风雨侵袭的天眼 , 是怎么保证其稳定性的
天眼的建设位置位于贵州的大山深处 , 天气变幻莫测 , 建设地点也属于强降雨地带 , 天眼避免不了遭受暴风雨的侵袭 , 目前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 这一口“大锅”为何还能安然无恙呢?如果里面存在积水的话 , 那么肯定是会影响其精确度和正常的运作 。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文章图片
天眼总造价超6亿 , 弧形面积总计达到25万平方米 , 在设计之初 , 天眼之父南仁东就考虑到了排水问题 , 所以他们每一步走的都异常的谨慎 ,, 每一项都进行了多次的模拟实验 , 不管在选择地址上 , 还是望远镜的设计上 , 都花费了南仁东一生的心血 , 以确保万无一失 , 事实也证明他的谨慎是对的 。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文章图片
天眼是如何解决排水问题的
此前就有相关报道表示 , 天眼总共实现了三大创新 , 其中的两点分别是反射镜面铺设方式 , 以及接收机位定位结构 , 而第三点就相对来说就比较特殊了 , 就是天眼的排水系统 。 天眼的建设地位于贵州的喀斯特洼坑 , 仅仅是找这个地方就耗费了科研人员13年的时间 , 在找到这个地方之后 , 工程师还进行了多次的仿真模拟实验 , 对其的定位定性数据进行了多次的深入实验 , 最终才决定把天眼建设在这个位置上 , 这个地方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下雨的时候积水会顺着山体流入坑内 , 最终顺着地底下的暗河和溶洞流走 , 形成一个天然的排水系统 。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
文章图片
【圈聊科技|中国天眼如何解决排水问题,选址花了13年,遇到暴雨成“大汤锅”】天眼在设计过程中是如何利用上天然的排水系统
一个足够大的坑 , 配合上天然的排水系统 , 从而打造出了一个放置天眼的理想位置 , 无论是从图片上看 , 还是在现场观摩 , 我们看到的天眼 , 镜面看上去感觉是没有一点缝隙 , 其实不然 , 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表面 , 它其实是由4450块小反射镜面拼装组成的 , 而其中也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 每个拼接缝之间都有预留导水的间隙 , 而另外一个玄机就藏在这个镜面上 , 每一个反射镜面上都拥有着均匀的导水孔 , 有了这样精密的设计 , 下雨时产生的积水就可以顺着这些导水孔排到地面上 , 利用这个天然的排水系统 , 最终流入地下暗河 , 而这就是天眼为什么不怕暴风雨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