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三 )


另一座墓园在佟殷氏墓园西南方 , 葬有额亦都的十三子超哈尔 。 超哈尔也是阵亡于沙场 , 封号“果壮公” , 其夫人葬在北京 。
-03-
往昔恢弘今何在
当年的墓园是非常恢弘气派的 。 首先占地面积就不小;再配以齐整的围墙院落 , 气派的门楼和石像生 , 院内则像福陵一样遍植苍松 , 这一切都使得墓园非常肃穆苍翠 。 更别提那五座高大显眼的石碑 , 都是规格相当高的“九眼透龙碑” , 碑额雕龙 , 透有九孔 。
▼九眼透龙碑额
(摄于沈阳塔湾碑林)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然而 , 随着清朝灭亡 , 民国期间又不乏变迁和战乱 , 这样气派的墓园也疏于照管 , 渐渐荒废下来 。 到建国初期 , 村西墓地已不见痕迹 , 村北墓地的附属物也大多被毁 , 只剩有坟丘、石碑和石狮了 。 十年浩劫最终使墓园彻底消失 , 荡然无存 。
1981年 , 文物工作者发现并整理了五块断碑 , 拼合后发现 , 三块属于上文提到的额亦都顺治十一年(1654)碑 , 一块是图尔格墓前的顺治十一年碑 , 还有一块归属不明 。 除了断碑 , 还发现有赑屃(bìxì) , 都被文物部门收藏保管了 。
▼额亦都残碑局部
(图源见水印 , 注记为编者所加)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驮石碑的赑屃
(摄于沈阳塔湾碑林)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探寻墓园遗迹
那么 , 今天还能探寻到墓园的些许痕迹吗 , 墓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消失的呢?
我们首先从文献角度入手 。 根据日伪期间日本人绘制的地图 , 可以看到山梨村北标绘有古墓 , 但没有作具体标注 。
▼日本人的测绘地图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结合卫星图和实地探访 , 额亦都墓园在山梨村北侧 , 民居与稀疏林地的交杂地带 。
▼山梨村北今貌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从文献角度确定不了墓园的具体位置和布局 。 经过走访村民 , 我们有幸遇到了易世海老人 , 多次请他介绍所了解的墓园情况 , 并进行实地指认 。 老人是1950年生人 , 原住邻村辛家下沟(后山梨) , 1956年搬来山梨居住 。 巧的是 , 他家买下的正是为额亦都看坟的老马家的老屋 。
村民马景禄(音)的父亲 , 绰号“马二白话” , 是最后一代看坟人 。 这个绰号表明他排行第二 , 是个能言善谈的人 , 也就是“话痨” 。 马家老屋坐落在村东头 , 在墓园的东南方向 。 作为看坟户 , 公家拨款建房 , 还分给很大面积的土地 , 以解决口粮营生 。 看坟人负责照管墓园 , 禁止外人随便靠近 , 并做一些基本养护 。
早年间墓园的情况 , 只能从上一代人传下的说法窥知一二 。 原先确有围墙 , 里面都是和福陵一样的参天古松 , 非常壮观 。 但是 , 在伪满和之后的时期 , 战乱频发 , 社会动荡 , 松树都被砍光拉走了 。 院墙也只剩南面 , 到后来也被拆光了 , 砖石都移作它用 。
等到易世海老人记事时 , 也就是建国初期 , 墓园建筑所剩无几 , 正门和南墙已经不见 , 只剩守门的两尊石狮(村民称为“狮子把(bǎ)”或“石头把”) , 孤零零地蹲坐在田地中间 。 再往后(往北)是几座“王八驮石碑”(赑屃驮起的石碑) 。 再后面 , 原是一座小“祠堂”的位置 , 但祠堂早已不在 , 那里建起了居民的房子 。
这片坟地共有三座坟丘 。 祠堂后面是并列的两座大坟丘 , 西边稍远处是第三座坟丘 。 这三座坟丘都是硕大的土堆 , 东边两座坟的基部用雕凿的大石块围护 , 石块中部内收 。
▼坟丘想象图(仅示意)
【历史故事】盛京古韵绕东陵|山梨村的额亦都墓
文章图片
这片坟地人称“郎家坟” , 最西边的坟丘则传言是“奶妈子坟” , 埋葬的是某位皇帝的奶妈 。 当然 , 我们已经知道 , 这座坟属于额亦都最小的儿子索索欢费扬古 , “奶妈坟”是长久以来以讹传讹的说法 。 据专家考证 , 钮祜禄氏后来大多改汉姓“郎” , 而额亦都后裔中出过几位皇妃 。 皇妃显然要葬入皇陵 , 不可能葬入家族墓地 , 但山梨的确是皇妃的祖坟 , 后来就讹传为奶妈坟了 。
据《清弘毅公额亦都残碑简报》
十年浩劫之初 , “破四旧”的浪潮席卷而来 , 墓园也首当其冲遭到毁坏 。 社员们拉倒了高大的石碑 , 并用榔头砸断 , 拿去砌了猪圈 。 石狮子也不知去向 。 坟丘也被扒开、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