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悦读大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孔令让:风吹麦浪,追逐梦想( 二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这个领域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为什么还要领衔接下来的研究?
孔令让:我们现在穿衣吃饭都不愁,但这并不能说明咱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高枕无忧了。我国是十四亿人口大国,粮食自给是头等大事。
正因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不断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把国家的种业搞好,把我们的粮食安全搞好。一方面,我们团队发掘一些优异的抗病优质高产基因;另一方面,我们要培育出老百姓喜欢的品种,让大家乐于推广种植。只有小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
通过培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品种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然任重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就要向吃好、吃健康、吃安全的方向发展。所以作为科研人员,我们的育种目标就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来指导我们的育种工作、科研工作,把它做得更好。尽管我们团队在小麦抗病基因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小麦还存在其他一些病虫害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找出克服这些病虫害的金钥匙。这可能是我和团队接下来的奋斗目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从小心怀改变农村面貌的理想,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初心有没有变过?放到现在来看,您还满足于当初这个理想吗?
孔令让:我在高中时想考大学,进入大学就想考研究生,读完硕士想读博士,在国内的时候还想到国外去开拓视野、学习前沿知识。可以说,一路走来,梦想伴随我的成长,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前进的方向。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梦想。放到现在,我的梦想是:继续发掘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的其他优异基因,培育出农民喜欢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新品种,不断扩大新品种的推广面积,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实现这个梦想,短则三五年,长了或许需要更长时间,但我相信,为了梦想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孔令|悦读大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孔令让:风吹麦浪,追逐梦想
文章插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除了农学院院长的身份,您同时还是博士生导师。要想当您的弟子,有什么门槛吗?
孔令让:我最关心的是来读博士的学生,是不是喜欢农学专业。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只有喜欢这个专业,才能学好这个专业,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一路走来,能取得一点成绩,我非常感激各个求学阶段的老师们,是他们启蒙我做人,授予我知识。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徐汉亭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高中班主任段世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大学期间李晴祺教授、包文翊教授吃苦耐劳的育种人品质;研究生期间导师丁巨波、尹承佾、李晴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博士生导师董玉琛院士“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深深地影响我并在教书育人中予以传承。
今天早上,我还和在以色列访学时的导师Nevo教授通邮件,他准备给我寄一些小麦种子,让我继续做野生二粒小麦的研究,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现在已经90多岁高龄了。我在美国访学时的指导教师Ohm教授,是美国普度大学的杰出教授,在我求学期间,给予我很多无私的帮助。正是因为老师们这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并促进了我的成长。
现在,我经常和学生们讲,要做好研究工作,要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做事先做人,是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培养学生的“传家宝”。现在,我也按照老师们的这种要求,来教育培养我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采访人员手记:
澎湃而有梦想的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席采访人员 巩悦悦
顶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头衔,怀揣攻克了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成果的孔令让,是一位刻苦钻研的“农民教授”,更是一个爱笑、和善、平易近人的老师。
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茂密头发里的灰白色占据了绝对优势。眉心深处的竖纹,是他经年累月思考留下的痕迹。他笑起来时,既有长者的慈祥使人如沐春风,又有青涩少年的简单纯粹。眼镜背后的笑眼弯弯,目光深邃且坚定。孔令让的笑声极具穿透力,那种澎湃很快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轻松的氛围,他的团队融洽和谐,“连一句拌嘴都没有”。
孔令让的研究始终围绕着小麦育种,这和他年少时的经历不无关系,吃不饱饭的场景不时回旋在他的脑海。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让更多人吃饱饭、吃好饭,他这个从菏泽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在小麦育种领域一干就是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