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探索清王朝社会动荡与国力日衰的原因( 二 )


承乾隆后期以来的积弊 , 嘉、道时期 , 吏治败坏更为严重 , 京官仰给外官 , 外官剥割黎民 , 盐官截流盐税中饱 , 河官贪污国帑致富 , 层层榨取 , 贪贿成习 。 嘉庆、道光二帝 , 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试图扭转 , 但积弊已深 , 最终成效甚微 。 整个官场中上下攀援、互相庇护、贿赂风行 , 腐败贪赃已是清朝官僚机构的通病 。
由于乾隆年间频繁的用兵(即乾隆皇帝自诩的“十全武功”) , 以及乾隆皇帝的数度南巡与挥霍、吏治腐败、盐政问题等 , 使乾隆后期 , 国库开支巨大 , 府藏日减 。 到嘉庆时 , 兵事再兴 , 国家财政更加拮据 。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 , 应付支出 , 嘉、道两朝大开捐纳 , 使捐纳在户部的收入比重激增 , 如此卖官鬻爵以敛财 , 对吏治的败坏无异雪上加霜 。 即便如此 , 仍不能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窘境 , 国家财政日渐入不敷出 , 财政危机进一步深化 。
【历史故事】探索清王朝社会动荡与国力日衰的原因
文章图片
吏治腐败的同时 , 军队也日渐腐化 。 八旗军及绿营兵是清朝统治的两大军事支柱 , 鸦片战争前夕 , 总兵力虽近90万 , 然已腐败 , 不堪战阵 。 八旗军入关后就已开始腐化 , 作为军事贵族的八旗将领侵吞军饷以敛财 , 舞文弄墨以为时尚 。 八旗士兵平时骄横无忌 , 临战则裹足不前 , 松散涣怠 , 军纪荡然 。 绿营兵因清统治者戒备汉人窃擅兵权 , 以及所实行的绿营将领三年俸满即加衔更调的制度 , 使将无常心 , 缺乏应有的训练和整顿 , 甚至贻下了“射箭箭虚发 , 驰马人坠地”的笑柄 。 以致清政府在面临民众反叛时 , 常常不得不召募民丁充以应付战事 ,
康熙中叶以后 ,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 土地效益的增加 , 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兴旺 ,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 除了暴力掠夺外 , 更主要还是通过土地买卖的经济手段实现的 。 鸦片战争前夕 , 土地买卖迅速发展 , 地权流转频繁 。 昔日“百年田地转三家” , 至此时则“十年之间已易数主”了 。 农民失去大量土地 , 中小地主不断破产 , 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地主手中 。 而农民除了负担繁重的地租 , 还必须向清政府缴纳沉重的赋税 。 官绅豪强一方面用增加地租的办法 , 把政府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 另一方面则用隐匿田亩数目的办法逃避田赋 。 所以 , 政府的赋税主要还是落到了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头上 , 形成了“以小户之浮收 , 抵大户之缺欠”的局面 , 此外 , 层层官吏、衙役百般盘剥 , 兼之连绵不断的水旱蝗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 广大贫苦农民常常陷于绝境 。 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日渐积累、增加 。
【历史故事】探索清王朝社会动荡与国力日衰的原因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