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聊聊吃货苏东坡的八卦,自笑平生为口忙( 三 )


大道知行|聊聊吃货苏东坡的八卦,自笑平生为口忙
文章图片
东坡肉
东坡的系列菜系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 苏轼这个美食家的可爱之处 , 不仅在于吃本身 , 不仅在于他食客的身份 , 还在于他厨子的身份 。 更可爱的是 , 他从来都不会做什么山珍海味 , 他手下的名菜全都是粗茶淡饭型的 , 一旦做成 , 便立刻流传四海 , 进入日常小厨房 , 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
之前 ,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过著名的东坡肉 。 其实 , 东坡的系列菜系还有很多 , 这里有两道菜值得向大家推荐 。
第一道菜叫做东坡羹 , 有《东坡羹颂》为证:“东坡羹 , 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 , 不用鱼肉五味 , 有自然之甘 。 其法:以菘 , 若蔓菁 , 若芦菔 , 若荠 , 皆揉洗数过 , 去辛苦汁 。 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 , 下菜汤中 , 入生米为糁 , 及少生姜 , 以油碗覆之 , 不得触 , 触则生油气 , 至熟不除 。 ”
第一步 , 将大白菜、大头菜、大萝卜、野荠菜反复揉洗干净 , 除去菜蔬的苦汁儿;第二步 , 给大锅四壁、大瓷碗涂抹生油;第三步 , 将切碎的白菜、萝卜、荠菜及少许生姜放入锅中煮菜羹 , 用油碗覆盖但不触碰菜羹 , 否则会有生油味;第四步 , 将盛满米的蒸屉放在锅上 , 等到菜完全煮熟后再盖上屉盖 。
煮东坡羹的诀窍在于:菜羹煮沸时必然上溢 , 但因锅四壁涂有生油 , 又有油碗覆盖 , 因此不会溢上蒸屉 。 由于蒸气上达蒸屉 , 米饭也就煮熟了 。 这样一来 , 锅中的菜羹以及蒸屉中的米饭都一次加工而成 , 方便实惠 , 价廉饭美 , 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快餐“盖浇饭” , 菜饭合一 , 简便易食 , 苏轼曾将它介绍给一些道士、和尚朋友 , 很受欢迎 。
第二道菜是东坡鱼 , 其做法也简单易行:将活杀的鲫鱼或者鲤鱼放入冷水 , 擦上点儿盐 , 然后在鱼肚子里面塞上白菜心 。 放在锅里煮 , 放几根小葱白 , 煮到半熟时 , 放几片生姜 , 再浇上一点儿萝卜汁和少许酒 。 快要好时 , 放上几片橘子皮 , 趁热端到桌上吃 。 苏轼经常为朋友下厨做这道菜 , 还专门写了一篇菜谱:《书东坡鱼羹》 。
其实说实在的 , 苏轼吃饭 , 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 , 与我们一般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 他之所以吃得与众不同 , 声名大振 , 除了他本人名气大外 , 还因为他的吃 , 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涵 。
首先 , 苏轼能吃出学问来 。
有一次 , 苏轼与好朋友刘贡父闲聊 , 说他当初与弟弟苏辙准备制科考试时 , 每天享用“三白”饭 , 觉得味道美极了 , 从此不再相信世间还有什么别的山珍海味 。 贡父好奇地问:“什么是三白饭?”苏轼回答说:“一撮盐 , 一碟生萝卜 , 一碗白米饭 , 所谓三白也 。 ”贡父听后哈哈大笑 。
不久后的一天 , 苏轼突然收到刘贡父送来的请柬 , 邀他同吃“皛(xiǎo , 明亮洁白)饭” 。 苏轼这时候早就不记得“三白饭”的事了 。 到了刘贡父家一看 , 发现饭桌上只有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碗白米饭 , 这才恍然大悟 , 想起自己吹牛说“三白饭”的事 。 明知上当了 , 但苏轼不动声色 , 将这顿“皛饭”吃了个一干二净 。
临走之前 , 他对刘贡父说:“明天咱们再聚会 , 我会准备‘毳(cuì , 细毛发)饭’给你吃 。 ”刘贡父担心苏轼是在戏弄自己 , 但为了弄清楚什么是“毳饭” , 依然如期前往 。 两个人在客厅里高谈阔论 , 不一会儿就过了吃饭的时间 。 刘贡父饥肠辘辘 , 要求吃“毳饭” , 苏轼回答说:“等一会儿就好 。 ”就这样反复几次 , 苏轼始终不肯亮出“毳饭” , 最后刘贡父真是饥饿难耐 , 强烈要求开饭 。 于是苏轼将贡父引入餐厅 , 可是饭桌上空空如也 , 连“三白饭”也没有 。 苏轼摊开手 , 笑着对贡父说:“盐也毛(音mǎo , 意谓“没有”) , 萝卜也毛 , 饭也毛 , 不是毳饭是什么?”刘贡父一听 , 不禁大笑起来:早知道你要报一箭之仇 , 但万万没有想到“三毛饭”这一招!这时候 , 仆人们才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美酒佳肴 , 两位好朋友痛痛快快地大吃了一顿(事载《曲洧旧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