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那些事儿|从选官制度、经济模式等多项维度上看东汉世族强盛的原因( 二 )


综上所述:由于其他维度的影响 , 孝廉名额基本上且长期被豪强地主所垄断 。 如果还不明白 , 我们模拟一下孝廉选拔流程 。
参赛人员为:百姓儿子、豪强地主的儿子
首先度田制度确定了贫富差距 , 所以在教育上、家风上 , 百姓儿子就落后豪强地主的儿子 。
其次庄园制经济确定了舆论方向 , 百姓肯定会推选那些救济百姓(给我贿赂)的豪强地主 , 而百姓的儿子又落后一筹 。
最终大部分百姓都会被筛选下去 , 只留下极个别漏网之鱼 。 但是地方一把手只有一个名额 , 怎么办?如果选了百姓 , 那么豪强地主就要闹了 。 如果选了豪强地主 , 百姓虽然也会闹 , 但是规模肯定比豪强地主小 。 本着“按闹分配”的原则 , 最终豪强地主胜出 。 而豪强地主只需要做好利益划分 , 比如今年我家举孝廉 , 明年你家举孝廉 。 我们共同垄断孝廉名额 , 一起发家致富奔土豪 。
豪强地主只要出一个孝廉 , 那么之后就可以进第二步 , 那就是砸银子 。 拼命买水军为孝廉造势 , 然后花大价钱贿赂孝廉上司 , 一个未来的政界新星就诞生了 , 前途一片光明 。 而这位孝廉功成名就之后肯定会反哺家庭 , 豪强地主愈发强盛 。 经过几代发展 , 豪强地主与百姓的差距就无法弥补了 , 原本的漏网之鱼也不复存在 。
运动那些事儿|从选官制度、经济模式等多项维度上看东汉世族强盛的原因
文章图片
用人制度二:茂才
辅佐维度:太学、姻亲风俗、门生故吏 。
茂才的特点为:
1:高官的下属官员
2:起步比较高 , 一般都是千石官员起步
3:数量较少
第一点就已经劝退很多无权无势的人了 , 高官的下属一般和高官有关系 , 或者是一些精英人士 。 第二点没什么好说的 , 因为有推荐茂才权力的人一般都是高官 , 安插几个高级官员轻轻松松 。 第三就是数量少点 , 比如有一年全国才选茂才20多个人 。 但饶是如此也掺杂着其他的一些因素 , 比如关系 。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辅佐维度 , 不然很难看有多艰辛 , 更无法体会到当时寒门的绝望 。
运动那些事儿|从选官制度、经济模式等多项维度上看东汉世族强盛的原因
文章图片
太学影响:首先进入太学是有条件的 , 1:六百石官员的后代可以直接进入2:郡国推举的高材生3:郡国推举的一些饱学之士 。 第一点就劝退了普通百姓 , 因为你不是官员的后代 。 第二点和第三点参考举孝廉 , 基本上和平民也没什么关系 。 只有极少数精英或者非常勤奋、非常有天赋的人才能进入 ,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和大众都没什么关系 。 太学可以理解为一个高级一点的圈子 , 而这个圈子里的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升官 , 那么他们飞黄腾达之后肯定倾向于用太学的一些同学 。 因为双方都差不多 , 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 。 而且之后太学扩编 , 学生三万多人 。 那么茂才肯定会在这批人里面找啊 , 不找自己同学难道找不认识的人?
姻亲风俗的影响《后汉书·廖扶传》:“逆知岁荒 , 乃聚谷数千斛 , 悉用给宗族姻亲” 。 而且梁冀倒霉的时候“外宗亲送监狱” , 无论赈灾还是犯罪 , 姻亲家族和本家基本上都是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 。 在当时姻亲两家基本上都是地位相当的 , 平时互相吹捧一起升官 , 倒霉的时候也一起倒霉 。 因此古代讲究门当户对 , 而且政治婚姻观点十分严重 。 在这种情况下任人唯亲也不足稀奇 , 只不过为了避嫌基本上都是互相举荐 , 或者找同等需求的人做政治交换 。 你举荐我亲戚 , 我举荐你亲戚 。
门生故吏的影响:我举一个例子 , 豪族中的桓氏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 , 父子都是帝师 , 而他父子的门生皆至卿相 。 这些人哪有什么百姓 , 桓氏成了帝师然后利用影响力收了一大波门生 , 这些门生很多就是精英或者豪强地主的人 。 他们互相造势 , 帝师的名声越响亮 , 他们的前途越光明 , 互相反哺 。 当然了 , 为了避嫌肯定会找几个寒门的人 , 但是大多数还是豪强地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