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看影视剧|中国空军“猛龙”歼-10战斗机(一)( 二 )
文章图片
国家在定歼-10飞机要求的时候有意把指标往上拔了一步 , 而如果按照我们当时的国力 , 按照我们的技术水平 , 按照我们的知识储备很难达到 , 计划中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立叫做“新歼” , 具有双发重型制空 , 双发可变后掠以及无尾三角翼带前鸭翼三种构型 。
鸭式布局的名字来自于鸭子那种头部长长前伸的飞行状态 , 早期的鸭式布局没有小前翼 , 为了推迟机翼气流分离 , 延迟机翼失速 , 获得较大的大迎角升力 , 减小大迎角阻力 , 成熟的鸭式布局添加了一对用于改善气动效能的小前翼 , 大大提高了飞机过失速飞行状态时的稳定度 , 在当时世界上除了瑞典 , 还没有其他国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 而早在70年代在歼-9项目的技术论证和实验中 , 中国就充分证明了鸭式布局的潜力和优势 。
为了在评审会上使鸭式布局飞机方案有一个直观的效果 , 宋文骢带领团队在一间小木工房里整整干了两天两夜 , 会议第二天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 宋文骢总师代表成都所汇报了两个新机设计方案 ,
文章图片
【我喜爱看影视剧|中国空军“猛龙”歼-10战斗机(一)】坐在前排的国防工办主任谢光灿看宋文骢在上面用手比划 , 没有什么参照 , 就顺手把放在桌子上的那个有机玻璃飞机模型给送走递了上去 , 示意他照着实物模型给大家讲解 , 但模型实在太小了 , 会场下面许多人根本看不清楚 , 全透明的有机玻璃飞机模型投影在后面的幕布上 , 就像三维模型一样清晰 , 顿时赢得会场上的一片掌声 , 那以后很多人戏称歼-10是用投影仪照出来的 , 多年过去了 , 当时评审会上用的飞机模型一直陪伴跟随着宋文骢 , 至今还摆在他办公桌上最显著的位置 , 宋文骢说:“别看他又小又简陋 , 却见证了中国第三代战机研制历程中的一段传奇 。
歼-10的设计者们满怀热情投入到设计工作中 , 但想要顺利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 , 需要克服很多现实的困难 , 付出艰辛的努力 , 歼-10发展初期 , 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条件基础还不成熟 , 而歼-10的定位很高 , 无论是外形布局还是设计理念 , 几乎所有的设施、系统、成品、材料、工艺都存在更新研制的问题 。
1984年2月 , 中国航空工业部宣布鸭式布局方案 , 确定为新疆基金布局方案 , 1986年1月 , 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文 , 批准新歼击机的研制计划 , 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 , 代号为“10号工程” 。
文章图片
良好的布局有利于改善飞机的机动性和高速飞行性能 , 而按照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规律 , 创新的产品中 , 新技术的采用通常不超过30% , 这样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 但是歼-10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 , 达到了60% , 歼-10的巨大跨越式进步 , 不仅体现在技术指标方面 , 还体现在飞机的设计思想方面 , 在工艺制造方面 , “新歼”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则近乎于苛刻 , 歼-10飞机机体寿命要求达到了以前型号的2倍以上 , 要采用损伤容量设计 , 使得加工工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例如很多大型部件从以前的铆接工艺都改成了整体加工工艺 , 还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 , 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都很高 。
1986年宋文骢和他带领的团队投入到“新歼”研制的紧张工作中 , 这一年宋文骢56岁 。 1991年歼-10全尺寸金属样机完工 , 1994年歼-10全机系统发图 , 1996年11月完成歼-10部件装配 , 1997年5月歼-10完成总装 , 1997年9月歼-10完成全机67%机构强度试验 , 1997年第一架原型机下线 ,
歼-10早期设计方案的提出和确定 , 凝聚着各方对国产新型歼击机的期待 , 但是想要把方案进一步变为现实 , 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苦努力 , 1997年距离立项已经过去了整整11个年头 , 在突破了无数技术难点之后 , 第一架歼十验证机终于进入了地面系统联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