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李作鹏出狱后被要求改名,晚年坦言:若不是我,红军很难过草地


长征|李作鹏出狱后被要求改名,晚年坦言:若不是我,红军很难过草地
文章图片
长征|李作鹏出狱后被要求改名,晚年坦言:若不是我,红军很难过草地
文章图片
今天的中国国富民强 , 其实力屹立在世界之巅 , 这都是中华儿女数代人努力的结果 。 回望近百年前 , 我党的实力还很弱小 , 但是我们的先辈们却坚定信念 , 从不畏惧任何困难 , 经过几十年的奋战 , 由弱到强 , 最终战胜一切敌人成立新中国 。
江西的吉安 , 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可以称为革命的摇篮 , 战争年代吉安人民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 , 建国后那些幸存者中的优秀人才 , 很多成为了开国将军 , 55年有158位吉安籍将领被授予将衔 , 而将军人数最多的是吉安县 , 共有48位 , 今天所讲的李作鹏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
1914年 , 李作鹏生于吉安山区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 家里还有几亩良田 , 所以自幼生活相比乡邻还算稍好一些 。 到了上学的年龄 , 父亲将他送进村里的私塾 , 读了几年书 , 识了不少字 , 虽然没有再继续深造 , 但对于同龄人来说 , 对于事物的处理 , 已经相当有见地了 。
【长征|李作鹏出狱后被要求改名,晚年坦言:若不是我,红军很难过草地】1930年 , 为了抵御敌军对苏区的“围剿” , 红军在吉安扩充队伍 , 16岁的李作鹏报名参军入伍 , 李作鹏性格沉稳 , 平日不爱说话 , 却肯动脑筋、善于思考 , 常常在关键时刻或重大问题上 , 能够向上级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
他的种种优秀表现 , 渐渐从基层官兵脱颖而出 , 加上李作鹏上过私塾 , 能识文断字 , 很快成为上级的培养对象 , 参军两年后李作鹏就入了党 , 18岁时还被调入军委二局当参谋 , 长征时担任二科科长 。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 , 组织上想把部队中一些有军事经验 , 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干部调到刚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官 , 在这一批人员中 , 其中就有李作鹏 。 在抗大工作期间 , 李作鹏任参训队队长 , 他工作积极 , 效率高、表现好 , 很快引起抗大校长林帅的注意 , 特别是两人在性格上又十分相似 , 后来林帅担任115师师长时 , 也把他调过去担任师部侦查科科长 。
但时隔几个月 , 林帅被友军误伤 , 去了苏联养病 , 李作鹏与老上级分别 , 直到抗战胜利来到东北 , 才重新在老上级麾下工作 。 当然林帅也一直记得这位出色的部下 。 李作鹏先是在司令部担任参谋处处长 , 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扩大 , 李作鹏担任六纵司令员 , 这支新成立的队伍 , 在他一番训练下 , 很快成为东野的一支劲旅 。
新中国成立后 , 李作鹏已是43军长 , 不久他又打下人生中的得意之战——解放海南岛 。 战役结束不久 , 他就升为第15兵团参谋长 , 1955年被授予中将衔 , 后来林帅提携下 , 60年代已是海军政委、副总参谋长 。 但他这一时期也跟随林帅做了些错事 , 1971年被撤销一切职务 , 1981年1月25日被判17年 。
几个月后 , 李作鹏被安排保外就医 , 将他落户在山西太原 , 不过为了将军的安全 , 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 组织上要求将军改名 , 起初李作鹏不愿意 , 但经过多次劝说后 , 改名为李明 。 来到太原后 , 将军每月有100元生活费 , 几年后涨至350元 , 以当时的生活水平 , 这些生活费是完全够了 。
到了90年年代 , 将军搬进金刚里的一个三居室 , 生活费用也相应提高 , 对政府的安排 , 将军非常满意 。 将军晚年最喜欢书法 , 他曾书写一副岳飞的《满江红》挂在房间 , 说:“我16岁参加红军 , 革命一辈子 , 不但血是红的 , 从头到脚都是红的 , 骨头里也是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