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 赵军面临的是七国最强军队 , 没有败绩(八年前小败赵国一次)的秦国军队 。 并且是主动招惹秦军 , 虎口夺食 。
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首先 , 从心理上 , 赵国肯定是很怂的 , 对面可是把韩魏打的妈都不认识的主儿 , 秦军公认当时最强军 。 假如赵国能调动的兵力超过四十万 , 肯定会全部调过来防守 , 为什么是秦军四十万 , 赵国也是四十万 , 秦国认为四十万足够灭你赵国了 , 赵国是因为我只有四十万 , 想多派没有 。
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其次 , 如果赵国撤十万回去 , 士兵的心里也是要考虑到的 , 那剩下的三十万士兵一个个都是人 , 和我们一样 , 会玩会浪的人 , 他们也会害怕 , 他们也会有私心 , 谁都不想死 , 谁都不想去打仗 , 谁都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 没撤之前勉强和秦军势均力敌 , 少了四分之一的人 , 剩下的人 , 是不是会害怕 , 战争双方 , 一旦谁先怂 , 大概率会输 。
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再者 , 秦军会看着你撤走四分之一的人 , 而无动于衷 , 也许当你正在撤退的时候 , 秦军就趁乱杀过来了 , (十万人撤退 , 阵地肯定会乱的) 。 秦军为了胜 , 为了面子 , 为了荣誉 , 还有一丝丝的担心(怕在自己撤退的时候 , 赵军突然杀出来) , 战场上 , 撤退是兵家大忌 。 秦军也不可能撤 , 双方只能僵持 。
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我认为赵母聪明 , 赵括有从军经验 , 但统全国之军尚少资历 , 若胜秦 , 立盖世之功 , 括之亡父老母亦可重奖 , 无需多虑 , 若括败绩 , 已劝说赵王不可用赵括 , 无损赵奢威名 , 自己也因先见之明而再无追究之理 。 就像现在一些领导们 , 会议上面对问题不思解决 , 只说反对 , 功成则会议决策自己只是善意提醒防范问题 , 失败则已表态反对 , 自己无责 , 赵括居高位不作为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长平之战 , 赵国失败 , 根本原因还是赵王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 , 丢掉上党 , 就好比让敌人站在自家屋顶上 , 压力强的不可接受 , 上党一定要争的 , 但如何去争 , 争到什么程度 , 赵王心理没数 , 缺乏经验而又气浮气躁 , 面对的对手异乎寻常的强大 , 完全没想到败的这么彻底 。 不败在已 , 胜在敌 。 赵国作战目的不清晰 , 如果是守住地盘就不应该举国之兵投入战斗;如果是战略决战 , 那在国力不如对方外交孤立无援时 , 就更要用奇用险寻求破局 , 而不能一味防守打持久战 。
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历史趣知道|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长平之战】小编认为:长平之战是秦国当时是秦昭襄王的中期 , 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 , 秦国是军功爵制进行最彻底的国家 , 东方六国完全没有进行军功爵制 , 到了秦昭襄王中期粮食产量 , 比其他国家高出了很多 。 有四川天府之国的粮草作为大后方 , 是当时最肥沃的土地 , 赵国换赵括为主将是因为廉颇坚守不出 , 国力已经耗不住三年的战争 。 赵括只是为赵王实行意图的一个人 , 想结束战争 , 还有赵括是自家人 , 是贵族 , 赵括也是挺厉害的 , 只是没有作战经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