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贡献一次有文化的带货,莫言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吴波
昨晚的直播在40多万读者的期待中开启 ,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时 , 各个直播平台已经有近200万人次(不完全统计)在线围观 。 直播中 , 除了介绍新书 , 莫言也回答了很多网友的问题 , 甚至直面质疑 。
为什么不是长篇?
创作中短篇不影响对文学的贡献关于获奖8年后 , 为什么推出的不是长篇小说的问题 , 莫言说:“长篇是否能证明一个作家的文学水平 , 是我一直很困惑的事情 , 不是拿出一部长篇就能证明什么 。 我们知道 , 鲁迅、沈从文都没写过长篇 。 我们必须承认 , 长篇反映生活的丰富性超过中短篇 , 但是创作中短篇也不会影响其对文学的贡献 , 我并没有把这些对立起来 。 我其实有一个长篇的创作梦想 , 我想有个突破 , 是否有突破 , 时代不一样 , 语言不一样 , 我也不知道能否超越自己 。 ”
【广州日报|贡献一次有文化的带货,莫言】为什么还在“高密”?
会有不一样的故事小说的创作视角为什么还是故乡高密?莫言说 , “我的视角变广阔了 , 是否深刻了还不知道 , 因为诺奖事件 , 我的身份变得更复杂 , 在网络时代 , 这样的身份回到故乡 , 会有不一样的故事 , 因为时代变了 。 《晚熟的人》里面有一篇小说跟故乡的联系不那么紧密 , 但依然是我的身份 , 视角是统一的 。 是我也不是我 , 因为观察者是我 。 ”
而针对现场“为什么写《晚熟的人》”这个问题 , 莫言认为 , “问为什么要写一本小说 , 这一直是一个荒谬的问题 。 一个作家写什么不能是应试题目 , 我有时候想写科技、想写童话、想写科幻 , 之所以写‘晚熟的人’这些故事 , 是因为这些人物就像是我的孪生一样 , 这些年有很丰富的感受 , 我比较熟悉这些题材 , 真的想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 ”10年不出新书?
坦言这个“不好说”
多数诺奖作家获奖后都不再能写出好作品 , 面对质疑“莫言10年不出新书 , 中了‘诺奖魔咒’” , 莫言并没有回避 。 他说 , “以这本书能不能判断我打破‘诺奖魔咒’ , 不好说 。 ”他指出 , 多数诺奖作者在获奖后不再出现力作 , 主要原因是年龄大了 , 但是也有很多作家依然写出很多好作品 , 比如马尔克斯在获奖后依然写出了《霍乱时期的爱情》 。 莫言坦承 , 是否能打破“诺奖魔咒”自己不好评论 , 但他一直在写 。
获诺奖后写作状态如何?
“8年来我一直在创作”
相较于过去的创作 , 《晚熟的人》少了很多血气方刚 , 更加沉静平实 , 幽默松弛 , 这与莫言自身的写作状态不无关系 。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 , 莫言的写作状态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
据统计 , 截至2016年 , 莫言获奖后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 , 参加过26次会议、18次讲座 , 题了几千次字 , 签了几万个名 。 特别是在获奖后最初的2013年 , 据说莫言一整年连一本书都没有看 。
随着《晚熟的人》的问世 , “闭关”了太久的莫言终于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获奖8年来我一直在创作 , 或者在为创作做准备 。 ”
- 地图帝|耗时近一年,都去了哪儿?,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
- 晓雨聊历史|司马家最不折腾的一次,好乱的东晋南北朝
- 武则天|武则天第一次侍奉李世民之时,便创下一个记录,至今无人能打破
- 科技论|曹操最刻骨铭心的一次伤痛是哪一次战役?
- 科技论|司马懿第一次见曹操说了什么话?让曹操对司马懿一直提防
- 历史小火锅|败者退出历史舞台,血战寿春:诸葛与司马两大家族的最后一次决战
- 历史的璀璨星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吗?,假如马谡守住了街亭
- 文史档案|中国与日本还爆发了一次战役,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日本宣布投降后
- 隋文帝|身为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的她,从不接宫廷戏,只为刘德华破例一次
- 泰国王室|娶了媳妇忘了娘!67岁泰王忙着享受后宫嫔妃,一年只见一次王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