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都很现实|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 二 )
文章图片
王猛认为桓温入关而长安近在咫尺 , 但是没有一鼓作气将它攻打下来 , 由此看出来桓温是没有想要恢复北方的志向 , 所以就有些犹豫 。 王猛的老师也说:"追随桓温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 在此自有富贵 , 何必远去 。 "王猛于是就决定不与桓温南返 。
桓温退走第二年 , 前秦政局发生剧变 。 《晋书?苻坚传》记载:苻坚 , 字永固 , 一名文玉 , 氐族 , 八岁学汉文化 , "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 。 在前秦国势衰微 , 民不聊生的时候 , 任龙骤将军的苻坚决心除掉前秦皇帝苻生 , 以挽救国家 , 于是广结人才 , 以图大事 。
在这个时候苻坚听说王猛有王佐之才 , 就召为了羽翼 , 两人开始合作 。 不久后王猛通过计谋使苻坚登上前秦的天王之位 , 并以其文韬武略 , 转哉沙场 , 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 因而得到苻坚的信任和敬佩 , 比之为"卧龙" , 认为君臣"精契神交,千载之会!"
但是 , 君臣的这种"精契神交"的关系是经过实践才形成的 。 王猛任县令时 , 就澄察善恶 , 明法峻刑 , 严惩了不少为非作恶的豪强 。 有个作恶多端的奸吏 , 王猛将之鞭死 , 其党上告 , 有关司法部门不问是非 , 竟然将王猛逮捕 。
文章图片
苻坚亲自审问,说:"为政之体 , 德化为先 , 你到任不久便杀人不少 , 太残酷了 。 "王猛听后很是羞愧 , 说:"臣闻理治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 陛下不以臣不才 , 派臣治理难治之县,臣决意为明君翦除凶滑之徒 。 现在才杀一个奸吏 , 还有无数坏人尚未伏法 。 如果臣不能尽除残暴 , 肃清枉法者而受惩处 , 臣甘心伏罪 , 现在却认为臣实行酷政而加以惩处 , 臣实在不敢接受 。 "
苻坚听了 , 认为王猛做的说的有理 , 对群臣赞扬王猛说:"王景略确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
王猛打击豪强 , 政绩卓著 , 升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 。 京兆尹是管理京都的行政长官 , 其任务比之治始平县要艰巨得多 。 因京都是皇亲国戚所居之地 , 违法乱纪更其严重 。 皇太后的弟弟无恶不作 , 王猛就将其逮捕 , 并且杀之 , 陈尸于市 。 御史中丞邓羌 , 性耿直不挠 , 与王猛通力合作 , 数旬之间 , 贵戚豪强被杀的有二十多人 , 于是百僚震肃 。
特进樊世是氐豪 , 过去有大功于苻氏 , 居功骄傲 , 曾当众辱骂王猛 , 又在苻坚面前抗拒苻坚的命令 , 并与王猛争论 , 王猛责其目无天子 , 这人竟挥拳要打王猛 , 被左右制止后 , 便出丑言大骂 , 苻坚由此发怒 , 命斩之 。 如果没有苻坚的全力支持 , 王猛也是难安于位 , 不能充分发挥其治国才能的 。
【历来都很现实|知名度远不如后者,只因“跟错”老大,王猛:个人成就碾压诸葛亮】王猛主政期间 , 从上到下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 前秦出现了一派崭新气象"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
苻坚取得政权时 , 大秦国只不过局处于关中一隅 , 当时北方割据政权林立 , 它处于四面受敌的地位 。 由于苻坚与王猛君臣一心 , 协力治国 , 兵强国富 , 在与群雄逐鹿中 , 愈战愈强 。 王猛经常统兵征伐 , 每战必胜 , 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 , 在他生时已基本统一了北方 。
文章图片
由于王猛的文治武功 , 苻坚对他的评价极高 , 不只"比拟为孔明",还认为超过了姜太公 。 他经常嘱咐太子宏等说:"你们侍奉王公 , 就要象奉事我一样 。 "由此就能看出来苻坚对王猛是极为看重的 。
三、风云际遇既相同又相异
刘备与诸葛亮 , 苻坚与王猛 , 他们两对君臣都生长于乱世 , 这也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 因而都有机会逐鹿中原 , 各得行其大志 , 施展其雄才 。 当然 , 他们之相遇 , 能够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 还由于刘备和苻坚都是英明之主 , 知人善任 , 而诸葛亮王猛也都善于择主 , 且都有大才又忠心辅主 , 所以能君臣合契 , 为共同的事业而英勇奋斗 。
- 蒋介石|毛主席身边的绝世高手,一直保卫着伟人的安全,令蒋介石都很忌惮
- 国际观察站|啥也不是,看清现实了?周立波万分后悔想回国:美国风暴不断
- 老王的历史闲谈|后来一代不如一代,为啥先秦的朝代寿命都很长
- 历来现实|为何努尔哈赤成功了,200年后的张作霖惨遭失败,同样是发迹东北
- 孟令伟奇门遁甲|孟令伟奇门遁甲丨如何科学的理解奇门遁甲
- 蔺相如|蔺相如拿回和氏璧的后果是啥?老师永远不会告诉你,代价很现实
- 花草志|不如就养生姜,注意4点开花结果全没问题,居家盆栽果树不现实
- 历来现实TB|为何大家还如此痛恨他,他到底冤枉不冤枉?,秦桧是赵构的替罪羊
- |诸葛亮多智近乎妖,为啥儿子全都很平庸,孙子却是勇猛虎将?
- 灵动的鱼|还有巨大现实利益,刘备为何肯放下身段三请诸葛亮?除了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