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回鹘文木活字: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三 )


杨富学说:“可以说 , 世界上少有哪个民族的文化能像回鹘文化那样多地受惠于出土文献 。 公元20世纪以前 , 人们对回鹘文文献的知识及学界对回鹘文化的了解 , 主要局限于汉文及穆斯林史料中一鳞半爪的记载和传世的几件回鹘文文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 , 随着回鹘写本、刻本的发现和研究 , 人们才得以对回鹘历史文化有了重新认识 。 ”杨富学还饶有兴致地告诉采访人员:“在波斯(伊朗)语中 , 凡是与印刷有关的词都用回鹘语词根bas-表示 , 这说明了什么呢?他们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 , 是回鹘人把印刷技术传到了波斯 。 这件事史书上没有记载 , 但是波斯的文献有大量的回鹘人在巴格达等地的记载 , 直到现在为止 , 西亚黎巴嫩还有一批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 , 这些自称德鲁兹人 , 他们说自己来自东方 , 但是从照片看他们的长相和维吾尔族很相近 , 所以德鲁兹人很有可能是回鹘人的后裔 。 ”
虽然我国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但迄今未发现宋代使用活字印刷的书籍 , 更未发现泥活字实物 。 然而 , 此项先进的印刷技术问世不久 , 便迅速传播到西夏、回鹘统治地区 , 并广泛使用 。 这些回鹘文木活字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 也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含有以字母为单位的活字实物 , 为中国活字印刷术进一步向西传播提供了确凿的实物证据 。
回鹘文以另一种形式“复活”
回鹘文自15世纪以后在西域就已经失传 , 仅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先民中继续使用 , 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 , 此后 , 回鹘文再不见使用 , 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文字” , 类似情况还有佉卢文、突厥卢尼文、吐火罗文、于阗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等 。 但由于回鹘文曾在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用其书写的文献也汗牛充栋 , 很多回鹘文学者和跨学科学者都需要在回鹘文中寻找相关的历史答案 , 所以 , 百余年来 , 国外学者对回鹘文的研究一直没有停顿 。
国内对回鹘文文献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 冯家昇先生开其先河 , 后回鹘文研究基本中断 ,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渐现热潮 , 以耿世民、李经纬为先声 , 伊斯拉斐尔·玉素甫、多鲁坤·阚伯尔等诸先生继其后 , 当前活跃于这一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主要有牛汝极、张铁山、阿布都热西提·亚库甫、杨富学、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等 , 遗憾的是 , 随着冯家昇、耿世民、李经纬先生的先后谢世和老一辈学者的退休与淡出 , 刚刚呈现崛起之势的回鹘文文献研究连同与之密切相关的回鹘学 , 目前渐显衰退趋势 , 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后继力量不足和研究课题缺乏创新两个方面 。
而在今年3月18日 , 蒙古国正式通过了《蒙古文字国家大纲》 , 决定从2025年开始全面恢复传统蒙古文的使用 , 即回鹘式蒙古文 。 回鹘蒙古文曾是蒙古人通用的语言文字 , 也是蒙古人的传统文字 , 由于历史原因 , 蒙古国废除了回鹘蒙古文 , 改而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造而出的西里尔蒙古文 , 这就造成了蒙古的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 , 被彻底隔断了 , 后来 , 蒙古国不断掀起恢复民族文化的热潮 , 而恢复使用回鹘蒙古文就是其中之一 , 而我国的裕固族也有恢复使用回鹘文的动议 。
杨富学说:“文字是文化与文明传承的必要载体 , 是记录人类的思想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 其重要性勿庸赘言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自信 , 文化自信是必不可缺的 , 而文化的自信就要有自己独有的文字 。 我国也出现过很多种类型的语言文字 , 也伴随历史的演进而消失 , 其承载的文化记忆尘封于流转的岁月 , 后人只能从碑文上或者史料中寻找先前的蛛丝马迹 。 但出于考古、宗教或是学术的需要 , 这些语言文字又被赋予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 , 以其特有的方式继续承载着人类的文明 , 等待着人们的研究和解读 。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人员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