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区块链赋能建筑业“第一单”

:原题为_文汇|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区块链赋能建筑业“第一单”。
【文汇|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区块链赋能建筑业“第一单”】
文汇|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区块链赋能建筑业“第一单”
文章图片
左图:上海老啤酒厂外墙已架起脚手架并围起了遮挡围布 , 改造工程正在稳步进行中 。本报采访人员 邢千里摄
谁也没想到 ,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的首个应用落地项目 , 选择了与建筑行业牵手 。 在近日市科协主办的“数字技术塑造产业新生态”高峰论坛上 ,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透露 , 上海老啤酒厂改造工程将引入区块链技术 , 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区块链赋能建筑业的“第一单” 。

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全程留痕、可追溯性能 , 可使建筑业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到全生命周期维护更加高效、透明 , 为城市运行和风险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 诞生在上海的这个“第一单” , 有望给一个传统行业带来积极变革 。
区块链技术打开应用新场景
去年10月之前 , 曹嘉明和普通人一样 , 并不觉得区块链技术和自己打拼了几十年的建筑行业有什么关系 。 可当他仔细研究了区块链技术的几个特点 , 比如分布式记账、全过程留痕、不容篡改、永久可追溯之后 , 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这不是恰好解决了建筑行业的痛点吗?”
40多年来 , 中国走过了欧美200多年的基建之路 , 中国的城镇化率也从17%增长到60% 。 然而 , 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 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 比如整个行业没有建立统一的诚信体系 , 大大小小的项目有签不完的合同 , 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 售后追溯责任也比较困难等 。
带着行业发展的需求 , 曹嘉明找到了今年1月成立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 。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该研究院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和清华大学2006级“姚班”毕业生龙凡教授领衔 , 研究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树图(Conflux)区块链底层系统突破了区块链的传统链式结构 , 因其多头并进形似树状结构 , 故名“树图” 。
“树图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公有链的能力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伍鸣解释说 , 比特币每秒可进行7笔交易 , 以太坊每秒可进行30笔 , 而树图区块链每秒钟可处理3000笔以上的交易 , 其优越的性能打开了一系列应用场景 。
全流程引入“智能合约” , 紧盯每一车水泥、每一笔款项
上海老啤酒厂位于普陀区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 , 始建于1911年 , 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啤酒厂 , 现存历史建筑包括临宜昌路的灌装楼、办公楼和临苏州河的酿造楼等 。
在上海老啤酒厂的改造项目中 , 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立项、设计、施工、置换等全过程 , 大约半年时间完成 。 目前 , 设计部分已经完成 , 正在进入施工阶段 , 由区块链技术提供的“智能合约”被广泛嵌入全流程中 。
曹嘉明告诉采访人员 , 建筑业中的合约多得令人头疼 , 一个小项目至少也有几十个合约 , 通过引入“智能合约” , 每一车水泥、每一笔款项、每一个项目到期有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 都会自动显示在合约里 , 杜绝了扯皮、拖欠等情况 , 也保证了采购、运输、建造等环节的工程质量 。
通过此次“试水” , 曹嘉明计划于今年底拿出一份关于建筑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标准 , 并推广到全国 。 他预计 , 区块链技术的全面推广 , 将建立起可溯源的建筑业诚信体系 , 将原有割裂的、碎片化的环节串联起来 , “这既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 也是各方当下的迫切需求” 。
每一扇门窗皆可追溯 , 城市运行与风险管理全程透明
你或许听过上海外白渡桥在“百岁生日”时的一则故事:当年 , 设计外白渡桥的英国某设计公司寄来信件 , 告知外白渡桥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 现已到期 , 请对该桥进行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