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为何拜占庭与罗马关系会因教会恶化?,“团结诏令无任何差错”
爱德华·吉本认为:“团结诏令无任何差错 。 ”
回看公元5-6世纪的欧洲社会 , 当时的教会与国家之间似乎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 恰巧的是拜占庭与罗马也正是由于一项教会的政策才分道扬镳 。 而这项教令便是“团结诏令” , 因为坚持自身正统地位的基督教不允许有其他宗教威胁自己的群众信仰 , 所以罗马的教廷和拜占庭宫廷之间就宗教信仰展开激烈的争斗 , 而“团结诏令”的出台却意外地加剧了二者的分裂 。
文章图片
一、早期的基督教希望能够保证自己在罗马教会中的首席权 , 以此掌控拜占庭和罗马人民的宗教信仰 , 但却意外地与“神圣君权论”产生了对立 , 导致君主和教会的关系处于白热化
了解有关于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后 , 想必都会有这样一种认识 , 那便是教会与罗马帝国的关系似乎贯穿着整个罗马 。 的确 , 教会与罗马宫廷之间的关系 , 在帝国早期是较为温婉的 , 政教分置各司其职 , 教会负责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 , 而君王依据教义行使自己的皇权 。
但是这一局面却似乎因“教权和皇权”的孰轻孰重 , 而产生了不一样的见解 。 罗马教皇认为自己应当享有对罗马教会所属的首席管理权 , 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教权的领导地位的 。 作为世俗权力代表的罗马皇权 , 其实并没有什么教义或是法律的支撑 。
所以单纯从理论依据的角度来看 , 罗马民众或许会偏向教权一方 。 那么 , 二者的关系究竟因为什么发生转变的呢?
文章图片
这兴许就要说到公元四世纪 , 教会学家优西比乌提出的“神圣君权论” , 该理论的提出赋予了东罗马帝国君权的神圣地位 。 有人或许会质疑 , 为何教会学家为君权说话 , 反而激化了教会和君权之间的矛盾呢?的确 , 为君权提出合法的理论依据表面上平衡了两者的关系 。 但最为致命的是 , 该理论并没有明确教会和君权的具体职能范围 。
所以君王似乎具有类似于传教士的身份 , 而当君王抛弃正统的教会信仰的时候 , 就会导致矛盾的显现 。 最明显的就是拜占庭伊斯坦布尔帝国 , 提乌斯二世统治时期 , 决定更换国家的宗教信仰 , 转向东正教的麾下 。 当时罗马教会的首席事物何西乌这样告知提乌斯二世:
“不要干预教会事务 , 也不需告诉我们该怎样做 , 而是接受我们的指导 。 由于上帝的赐予 , 你拥有君主之位 , 我们拥有教会 。 ……正如经上说:‘恺撒的当归恺撒 , 上帝的当归上帝 。 ’因此我们无权统治俗世 , 而皇帝你也无权对教会发号施令 。 ”
上述言论的最后一句话之间明确了 , 君王只是享有国家的行政权力的 , 无权干预到教权的实施和更改教会信众的信仰 。 如果要强制干预的话 , 必将会招致自己君主地位的不稳 。
文章图片
罗马教会与君权的矛盾 , 正因为拜占庭宫廷侵占教权的行为而日益凸显 。 而向来平衡的政教关系在此刻也变得白热化 , 但是教权并不关注国家的君主是谁 ,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教会的首席权是否会易主 。 这就是为何罗马帝国分裂后 , 只是促使教会的分化 , 并没有消灭教会地位 。
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 伊斯坦布尔教会为了共同反抗亚历山大里亚教会 , 主动寻求西罗马教会的帮助 , “团结诏令”由此而来 , 平和的教会关系却因为主教的选任再起争执
因为君权和教权的具体职能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 , 为了扩大民众对君主的崇拜和信仰 , 巩固君权的统治地位 ,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的统治者开始插足教会的事宜 。 而当时因篡位夺得皇位的巴西里库似乎将重点放在了教会主教的人选上 , 之后的芝诺皇帝也顺水推舟 , 介入到伊斯坦布尔主教的选举 。
- 萌小糸说历史|他腹背受敌的时候,刘备为何见死不救(二),揭秘关羽死得很蹊跷
- 大龙猫聊生活|跟随他起义的三千死士结局如何?,司马懿夺权后
- 思考小哥|张飞一家没人敢动,为何关羽满门被追杀,蜀汉灭亡后
- 百二关河|为何选择策反钟会,他真的有复国的可能吗,姜维在蜀汉灭亡后
- 生活美满|为何依然可以进宫成为皇后,还生下一位千古皇帝?,此女嫁作人妇
-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为何能够迅速成为东汉末年的最大的势力,袁绍袁术这样的纨绔子弟
- 正卫说生活|竟发明出一种奇怪的文字,康熙帝的这个儿子不一般
- 双元路灯|手下还有两万人马,为何还是兵败身亡?,关羽丢掉荆州时
- 小高说历史|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跟林冲形同陌路?因为林冲的一句话,水浒传中
- 瑞海的生活情感|还珠格格中知画的原型是谁?为何说知画才是五阿哥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