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生死约定”:面对16位战友的墓,他说我来尽孝,一句承诺36年!( 二 )


一次 , 孙兆群做完肿瘤手术在家休养 , 忽然通讯员跑来交给他一封特快专递信函 。 信是湖南来阳陈菊生烈士母亲托人写的:“群儿 , 前邻欺我寡母 , 占我宅地 , 蛮横无理 , 望来为我主持公道 , 不然拼死老命也要夺回宅地……”
闻此 , 孙兆群心急如焚 。 但刚刚手术 , 不能前往 。 于是 , 他一边打着吊瓶 , 一边写信 , 让她保持克制 , 引用古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美传佳话来安慰老人 , 然后又电请当地政府妥善解决烈士宅地纠纷 。
一场剑拔弩张的械斗终于平息了 , 他也长长松了一口气 。 烈士的母亲来信娓娓诉说: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调解下 , 前邻终于退出了侵占的宅地 。
1988年 , 已调离连队、任团参谋的孙兆群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岗位 , 但对烈士母亲的爱却更浓了 。 一位烈士母亲来信委婉道出农村种种不合理摊派压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 抚恤金不按时发放 , 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孙兆群看着看着不由涌起一股涩涩的酸楚 。 他想 , 战友为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家中本来就失去了劳动力 , 经济并不宽裕 , 难道还要向他们伸手要钱要物吗?于心何忍 , 于理何在?
【爱历史】“生死约定”:面对16位战友的墓,他说我来尽孝,一句承诺36年!
文章图片
此事虽然不是政府所为 , 但它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 孙兆群被激怒了 , 他一面拿出自己的当月工资给老人寄去 , 一面写信、打电话给有关县乡民政部门 , 请求解决烈属抚恤金及时发放和不合理的摊派问题 。 几经波折 , 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 当对方在电话中礼貌地问孙兆群:“你是部队专职管这项工作的吧?”
他哈哈一笑:“你说对了一半……”
有一年 , 烈士扈轶群的母亲来信中流露出想把小女儿送到部队上锻炼锻炼的念头 。 他深知一个农家女孩参军的难处 , 但烈士母亲那求助的目光常常划过脑际 , 让他寝食不安 。 他一跺脚 , 干脆直接跑到济南 , 找到省征兵办公室主仟家里 。 不巧 , 那天被告知:首长外出 。 他横下一条心 , 等 。 将军被他一片真情所动 , 特批照顾烈属一个指标 。
烈士的妹妹穿上了军装 , 白发苍苍的母亲乐得合不上嘴 , 逢人便夸:“俺失去了当兵的儿子 , 可俺又得到了一个当干部的儿子 , 比亲的还亲呢!”
融融的爱 , 盈盈的情像一股不息的甘泉温暖着16位烈士母亲的心 。 她们中谁有难事找到他 , 他从不推辞 , 总是淡然一笑:“这事我想办法 。 ”
有位烈士的弟弟已近而立之年 , 几次提亲都因家境贫寒而告吹 。 烈士的母亲为此愁白了头 , 万般无奈只好写信请孙兆群帮忙 。 他收到信后真的犯难了 , 这姻缘不是靠行政命令或思想说服就能撮合到一起的 , 主要靠自己 。
那个炎热的酷暑中 , 孙兆群四处奔波、写信联系 , 终于求人在老人所在县城给烈士的弟弟找到了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 。
对方问孙兆群求职者是他什么亲属时 , 他话音未落 , 对方便带愠色地责备道:“我以为是你小舅子呢 。 你不知道找个工作有多难吗?再说 , 全国有成千上万的烈属 , 你管得起吗?”
翌年 , 烈士的弟弟偕新婚燕尔的妻子辗转数百公里来到军营向他报喜:“俺娘说 , 娶了媳妇可千万别忘了你孙大哥哟……”
那一瞬间 , 他含着漂亮的新娘送来的喜糖 , 感到眼睛发涩、鼻子发酸 , 他想 , 此时此刻倘若战友还活着该多么高兴啊!
【爱历史】“生死约定”:面对16位战友的墓,他说我来尽孝,一句承诺36年!
文章图片
暑去寒来 , 孙兆群所在部队投入了紧张的冬季军事演习 。 当部队行军至一位烈土的村庄时 , 他听村干部说 , 烈土的母亲患病多日 , 因无钱住院 , 只好回家打发余生 。 闻之 , 孙兆群心里咯噔一下震痛了 , 他多么想立刻去看望一下近在咫尺的老妈妈 , 可军令在身 , 容不得他离开半步 。 焦急之中 , 他匆匆写了个纸条交给村干部 , 请老人到自己家让他做医生的妻子为其治病 。
三、一句承诺三十六年1992年暮秋 , 一个艳阳高照的正午 , 孙兆群岳母70岁生日 。 红红的寿桃、朗朗的笑语……而唯独缺了他这个女婿的祝福 。 女儿一再向亲友解释 , 笑脸相告 , 转身却悄悄洒下一串委屈的泪水 。
谁会想到 , 此时的他正在百里之遥的邹干为烈士庄风云的母亲庆贺着另一个热闹的寿典 。 人们从他跑进跑出喜气洋洋的脸上怎能看出他心中那份对岳母、对妻子的无限愧疚之情?
他一杯又一杯地与人对酌 , 把所有的情感倾入了酒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