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有污点的伟人?80年后,亲孙女仍拒绝让他骨灰归葬北大( 二 )


蔡元培兄弟3人 , 就数他最聪慧好学 , 其父遂有意培养他走科举之路 , 改换门庭 。 他似乎自小也老成 , 非逆俗激矫、异端自喜的性情 , 5岁入私塾 , 12岁习八股 , 按部就班乖乖作优等生 。 可不幸的是 , 11岁那年 , 其父就病逝了 , 家道从此败落 , 日子陡然困顿 。 在给有钱人家陪读“勤工俭学”之余 , 他愈加发奋 , 青云直上:17岁中秀才 , 21岁中举 , 24岁中进士 , 并迅速入翰林 , 光耀其宗 。 据张仲礼研究 , 那年(1894年)进士均龄为33岁, 26岁前比例仅为11% , 蔡元培无疑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 。
他开挂 , 成了当时绍兴人妇孺皆知的“励志哥” , 比如小他10多岁的周氏兄弟 , 自小就熟知其名 。 对于晚清 , 蔡元培妥妥“体制内”中人 , 也在最大利益既得者之列 。 补句题外话 , 他中举其实靠奇特晦涩、僻字怪句的“怪八股文”获得某主考官青睐才入围的 , 说起来跟今年那篇举国非议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实是一路 。 中国文章 , 写法很多元 , 奇古博雅、薰香掬艳 , 其实从来都是主流之一 , 尤其是在考场 。 好些朋友义愤填膺批判 , 却不免瞎子摸象说外行话 。
可以说 , 若非寇深国危 , 忧世悯乱 , 蔡公断然不会踏上反清的“自送死地之途” 。 1895年 , 《马关条约》签订 , 接着偶像谭嗣同喋血街头 , 本在翰林院钻研文章的蔡元培 , 悲愤到差点吐血 , “虽韩、魏于秦 , 宋于金 , 不如是之甚也” 。 他觉得大清无可救药 , 改良也是与虎谋皮 , 很快请假回乡 , 秘密联络同志 , 慷慨悲歌投袂击剑 , 从此走上推倒满清的志业 。
可直到辛亥革命前夕 , 他还挂着清廷一些职衔 , 领着朝廷的工资 。 照时下时髦话说 , 他实是清政府内的“带路党” 。
而后 , 因了革命党内部一些狗血 , 他一度极感厌倦 , “带薪留职”跑到欧洲留学 。 他是有心回到读书人本位 , 专心搞学术与教育的 。 晚年 , 他说自己“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 。
所以 , 在民元前后 , 他身份挺驳杂 。 既以革命家闻名 , 也以大学者见誉 , 更以教育家名垂青史 , 写出中国首部伦理学史 , 最早开始《红楼梦》研究 , 是“红学”开荒者等等 。 后来 , 北洋政府力邀他出任北大校长 , 他并非很情愿当官 。 为了“要与对手争人才 , 为国洗风气” , 才义不容辞上任 。 他自评“一生难进易退” 。
作为“民国元勋” , 他位高权重 。 可从《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等书揣摩 , 他的本心 , 其实最想呆书斋内 , 作“读书人”了此一生的 , 为此不惜陆续辞掉23个职务 。 他后来走入刀光血影的乱局 , 实为良知驱使 , 来自救国大义的感召 。 这一点 , 也是彼时多数革命党人共享的心路历程 。
清末革命党人 , 但凡有名的 , 诸如孙先生、章太炎、徐锡麟、宋教仁、秋瑾等等 , 与此前的太平天国等赤贫者起义完全不同 , 论出身、学历、财富、社会地位 , 本都是“大老爷”阶层 , 为了家国民生 , 才毅然走上亡命生涯的 。 大概也是由此之故 , 早期革命党人 , 心态都比较单纯 , 更敢斗敢死 , 虽也分歧不断 , 可多是理念之争 , 少有私心与权力之斗 , 后来纷纷内讧互残委实是邪溢 。
后世眼中的蔡元培 , 多是一副忠厚长者形象 , 这其实也是误读或片面的 。 殊不知 , 在清末斗凶斗狠的革命党人中 , “孑公”都是以“毒辣果敢”著称的 , 号称“一号文人杀手” 。 严格说来 , 在“浪迹文教领地”之前 , 他的主职使命 , 其实是早期革命党的特工头目 , 是民国最大暗杀团体的领袖 。 杀伐果决 , 刀口舔血乃是日常;隆隆炸弹、霍霍刀光眉头不眨 。 压根不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那么简单 。
1904年 , 民国最著名的暗杀团体“光复会”成立 , 蔡元培就是会长 , 陶成章乃为副手 。 佛经讲“大仁者能救人也能杀人” , 蔡元培以为唯有暗杀才能威慑 。 为此 , 他亲力亲为 , 跟“绝命毒师”一般研究化学毒药 , 不断拉拢杀手同志 , 并亲身参与暗杀 。 他最早组建女学 , 起初用意也是“以便培养暗杀种子” , 因女子搞暗杀比男人更隐蔽些 , “女学俨然仿俄虚无党的暗杀机构” 。 后来 , 他跟吴稚晖重提旧事 , 说上海3年专注暗杀 , “其间颇多艰难秘密之历史” , 只能带到黄泉之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