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山东:让乡亲收获更多幸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沂蒙老区通了高铁 , 眼界宽了 , 世界小了 , 乡亲们笑了;搬出“水窝子” , 共奔好日子 , 黄河滩区群众梦圆了;家乡变富、变靓了 , 大学生回来了 , 村里年轻人多起来了……在山东采访 , 这是采访人员印象最深的几个图景 。 而这些图景中 , 无不洋溢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 这些笑脸漾着满足 , 淌着幸福 。
高铁通了 眼界宽了
临沂市蒙阴县北晏子村村民牛庆花 , 是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的成员 , 这几年带领乡亲们发展农村电商销售农产品 , 每当外地客商来考察时 , 她都为交通不便担心 , 并因此失去了许多合作机会 。
“前两年 , 有一个湖南的客户想来临沂考察货源 , 但了解到我们这里不通高铁 , 需要前往济南倒车时 , 对方打了退堂鼓 。 ”牛庆花说 , 因为交通原因 , 很多外地客户都不愿来 , 最后好多业务都泡了汤 。
2019年11月26日 , 横贯沂蒙老区腹地的日兰高速铁路日照至临沂至曲阜段提前一年开通运营 , 结束了沂蒙老区不通高铁的历史 。 这一高铁是山东省四横六纵、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山东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沿线人口最多的铁路项目 。
高铁开通后 , 牛庆花不断地给全国各地的客商打电话、发信息:“老区通高铁了 , 现在方便了 , 你们来看看吧!”不少老客户听说临沂通了高铁 , 纷纷来公司实地考察 。 客户的增多带动了农产品销售量的提升 , 她带领大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
“老区人民把高铁盼到家了 , 我们的山货坐着高铁能走得更远、卖得更多 。 ”说这话时 , 开心的牛庆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
今年6月份 , “产自临沂”高铁临沂北站展销中心揭牌运营 。 这是一个以车站为桥头、以路网为纽带、聚合临沂优质农产品、对接长三角地区销售链的服务平台 , 重点推介苍山大蒜、郯城银杏、平邑金银花等12种优质特色农鲜和品牌企业98种食品 , 牛庆花的蒙阴蜜桃也位列其中 。 不少南来北往的旅客也因此品尝到了山沟沟里的“金蛋蛋”蒙阴蜜桃 , 纷纷下单购买 。
临沂是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 , 临沂商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 。 “每天有大量客商到临沂考察市场 , 又有大批临沂人到外地考察货源 , 为方便换乘高铁 , 原来临沂长途客运站加开了到枣庄高铁站的客运班车 , 流水发车 , 趟趟满员 。 ”临沂商城管委会电商局局长陈贞如说 , 现在高铁开到家门口 , 再也不用舍近求远了 。
临沂旅游资源丰富 , 既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 又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 还有深厚的革命传统文化 。 “有了高铁 , 旅游辐射区从300~500公里扩大到800~1000公里 , 市场半径扩大了一倍多 。 ”临沂市文旅局市场推广科科长陈宏伟说 , 高铁开通后 , 临沂与济南、青岛形成1.5小时交通圈 , 与北京、上海实现3~4小时通达 ,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沂蒙风光受到省内外游客青睐 , 蒙山风景区、孟良崮纪念馆、王羲之故居、观唐温泉……每天都有旅行团和散客抵达 , 省内的旅游交流也愈加频繁 。
搬出“水窝子” 群众圆了梦
“一辈子的钱都用在垫房台、盖房子上 , 俺们搬上村台 , 以后再也不过这种苦日子了 。 ”7月25日 , 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大邢庄村台(融合社区)上 , 今年69岁的李中学对新“家园”感慨万千 。
李中学是旧城镇北王庄村村民 , 也是菏泽市14.7万黄河滩区群众中的一员 。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 , 这是以前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 。 回忆起滩区的艰难生活 , 李中学一肚子的苦水:1996年以前 , 每5年中就有3年有洪水 , 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 , 来来回回搬家 。 1982年盖的房子 , 从搬入到被洪水冲毁 , 满打满算103天 。
搬出“水窝子” , 安居乐业 , 是多年来滩区群众的梦想 。 为从根本上消除洪水对滩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 实现滩区群众世世代代的安居梦 , 中央和省市立足黄河滩区实际 , 作出了修筑村台的重大战略决策 。 2016年年底 , 旧城镇村台社区建设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