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记|中年利益纠缠之际,最怀念曾经的朋友,长大后才看懂《别董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 , 有的人于我们而言只是匆匆的过客 , 但是有的人却成为我们的朋友、知己、爱人 , 陪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 。 然而 , 朋友也有泛泛之交亦或生死之交 , 下面小编通过对高适一生的分析 , 来阐述他对不同朋友的不同对待方式和态度 。
春秋小记|中年利益纠缠之际,最怀念曾经的朋友,长大后才看懂《别董大》
文章图片
高适 , 生于704年 , “边塞四诗人”之一 ,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 , 四十六岁前郁郁不得志 , 游历四方 。 此前所著大部分为风景诗 , 但是却因为一首边塞诗打出了名号 。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 , 高适与朋友交流诗文 , 朋友在张守珪幕下 , 追随其出塞 , 张守珪由于防御吐蕃立下大功 , 遂唐玄宗派其镇守幽州 , 位处高位后便抛弃了初心 , 更重功名利禄 。
张守珪手下一员大将假借他之名出兵 , 却全军覆灭 。 此事发生后张守珪不是想着为兄弟报仇 , 而是粉饰太平 , 谎称大捷 , 千万烈士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 , 反而消失于天地间 。
高适在朋友处了解到了第一手资料 , 写下了《燕歌行》 , 借此批判张守珪和朝廷的恶行 。 《燕歌行》作为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 , 一方面歌颂了战士们浴血沙场、奋勇杀敌的豪壮 , 以及边塞环境的恶劣 。 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将领的贪功冒进、不体恤士卒以及朝廷的昏庸 。
春秋小记|中年利益纠缠之际,最怀念曾经的朋友,长大后才看懂《别董大》
文章图片
天宝三年 , 高适在旅途中结交了李白、杜甫 , 三人一见如故 , 纵情山水 。 三人分别后 , 有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 高适出生于官宦世家 , 只是他出生后 , 家族没落 , 虽与李白、杜甫相交 , 但是高适与他二人不同 , 文采惊艳 , 虽对官场种种嗤之以鼻 , 但是胸怀大志 , 有成就大事的能力 。
天宝八年 , 高适被睢阳太守张九皋所举荐 , 前去考有道科 , 一举中的 。 他虽然不喜官场做派 , 但是从官期间的迎来送往也都能轻松应对 , 而且深谙从官之道 , 从不徇私 。 高适在安史之乱中凭借自己较高的情商和智商 , 在乱世之中站稳了脚跟 。
高适与李白的再次见面并不愉快 , 此时的李白因为安史之乱被牵连入狱 , 听说了高适的境遇 , 想凭借与高适的友情东山再起 , 然而高适听到李白的求救却无动于衷 , 高适通过自己在官场的多年沉浮深深的明白 , 此时营救李白百害而无一利 。
高适并不是对待所有的朋友都如此冷酷无情 , 这样对待李白只是因为李白与他有着利益上的纠葛 。 但是对于落魄的杜甫 , 高适此时高居刺史之位 , 为杜甫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与银钱 , 二人也因为救济关系更近了一步 。
春秋小记|中年利益纠缠之际,最怀念曾经的朋友,长大后才看懂《别董大》
文章图片
但是若论高适最纯粹的友情 , 既不是杜甫也不是李白 , 而是人生经历与高适极为相似的董庭兰 , 两位老友相遇之时都是二人人生中最为失意的时刻 , 因为两人同样落魄无依 , 所以患难之情格外坚固 , 比如他在自己的诗歌《别董大》中所言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六翮飘摇私自怜 , 一离京洛十余年 。
丈夫贫贱应未足 , 今日相逢无酒钱 。
唐代的诗人中 , 不乏有许多才情皆在高适之上的 , 但是在官场中混的比高适好的却寥寥无几 。 这不仅仅是因为高适较高的情商与智商 , 更为重要的是高适做任何事都以自我为先 , 以利益为重 。
春秋小记|中年利益纠缠之际,最怀念曾经的朋友,长大后才看懂《别董大》
文章图片
所以要想与高适作朋友 , 如果不是在毫无利益纠葛时与之相交 , 那么就要成为一个能够为他提供利益的人 , 只有这两种人才能与高适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 #高适#杜甫#李白收藏
天宝三年 , 高适在旅途中结交了李白、杜甫 , 三人一见如故 , 纵情山水 。 三人分别后 , 有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 高适出生于官宦世家 , 只是他出生后 , 家族没落 , 虽与李白、杜甫相交 , 但是高适与他二人不同 , 文采惊艳 , 虽对官场种种嗤之以鼻 , 但是胸怀大志 , 有成就大事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