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43年前影片“克隆”出3个李小龙,荒唐剧情背后是一出时代闹剧( 三 )


这三人功夫精湛 , 闪转腾挪不在话下 , 如图腾一般的肌肉令人羡慕 , 都是可以独自撑起一部电影的动作明星 。
其中来自马来西亚的巨龙个头最大 , 满脸凶相 , 一身肌肉纬度明显比李小龙还要大很多 。 出道时因为比个头比一般武行要大很多 , 便起了“巨龙”的艺名 , 把其他模仿李小龙的明星都比了下去 。
吕小龙我们就比较熟悉 , 因为他后来在内地拍了经典武打片《长城大决战》 。
他是澳门人 , 真名叫黄健龙 , 洪拳出身 , 因为身手敏捷才被电影公司看中 。 其实他长相一点都不像李小龙 , 一双小眼睛更谈不上颜值 , 但出拳的速度和力度都很突出 。
张一道是三人中颜值最高的一个 , 长着小鲜肉的脸 , 彭于晏的身材 , 武功底子也很出色 。 可惜在电影圈里得不到太多发展的机会 , 到了80年代就只是在电影里打打酱油 , 最终销声匿迹了 , 以至于现在的影迷少有认识他的 。
电影的片长是89分钟 , 其中至少有70分钟都是在打斗 , 但动作的编排很乱 , 主角和反派都穿着当时流行的紧身喇叭裤在打 , 显得尤为可笑 , 既没有创意又缺乏灵动性 , 与李小龙的电影相比就差很远了 。
剧情方面实在非常简单 , 也经不起推敲 , 就算是克隆出李小龙也不过是个会功夫的普通人而已 , 却当成超级武器来用 , 未免太过搞笑了 。
人物的塑造也无从谈起 , 三个李小龙都完全没有能够表现他们性格的戏份 , 出场不过是为了打架 。
像这样的故事 , 和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已经相去甚远 , 而当时在香港电影圈泛滥的也正是这一类电影 。 这些电影公司拍这一类跟风电影 , 也只不过是想要蹭一下李小龙的名气 , 好捞上一把 , 出发点就没想过要好好做一部电影 。
03、影片为了模仿自缚双腿
70年代涌现的李小龙模仿者很多 , 拍出的电影更是不计其数 , 但他们到最后都没有能够达到李小龙的高度 , 只因为这些跟风电影存在着很多缺点 , 根本不能和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相提并论 。
就拿李小龙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来说 , 电影开创性地将故事背景搬到意大利首都罗马 , 李小龙用心地塑造了一个头脑简单却武功高强的武者形象 。 片中的动作戏其实非常节制 , 却都是和实战非常接近的武打动作 , 就算放到现在都很有参考价值 。
反观《神威三猛龙》这样的跟风作品 , 往往将故事重心直接放在打斗上 , 演员的表演空间非常有限 , 角色的塑造更是无从谈起 。 而那些动作场面的编排 , 也往往都是套路化的一招一式 , 节奏之缓慢令人生厌 。
再说片中几位演员对李小龙的模仿 , 即使能够达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境界 , 观众也永远不会把那些演员当成李小龙本人 。 他们始终局限于李小龙的光环之下 , 缺乏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 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
像巨龙、吕小龙、何宗道、张一道这些演员 , 其实具备明显的特点 , 但从来没有好好发掘自身的潜力 , 只在模仿李小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最终都因为失去市场而被时代淘汰 。
04、成龙、洪金宝放弃模仿 , 另辟蹊径
那时候成龙也在《新精武门》中饰演了一个傻傻的阿龙 , 之后推出的几部罗维影业作品都无一例外惨淡收场 。
好在后来吴思远和袁和平向罗维借将 , 才让成龙凭借《蛇形刁手》和《醉拳》咸鱼翻身 。
而洪金宝也曾拍出《肥龙过江》这样模仿李小龙打斗的作品 , 但他和成龙一样都知道模仿李小龙风格这条路是不能走下去了 , 于是开创了喜剧功夫片这种新类型 , 才让香港功夫片走出了李小龙的老路 , 找到新的方向 。
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 , 会发现一样新生事物的出现 , 都伴随着一大堆失败的炮灰 。 就像《神威三猛龙》这样的作品 , 现在拿出来也只是权当娱乐 , 在影像中感受那个时代的疯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