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三 )


文章图片
为了得到最佳反应 , 在演员们来到奥哈马海滩(拍摄地在爱尔兰卡拉克鲁海滩)前 , 即使对汤姆·汉克斯这样杰出的演员 , 斯皮尔伯格也没有对即将出现的状况多做描述 。
汉克斯形容:“斯蒂文利用了我们的困惑、惊慌和恐惧 。 捕捉到我们的震惊和大脑的一片空白 。 ”
这种“小花招”让汉克斯和他的同伴们的心理状态得以接近D日登陆前被告知奥马哈将轻松被攻取的士兵们——
“拍摄D日场景的第一天 , 我在登陆艇的后排 , 眼睁睁看着最开始的几排哥们被子弹撕碎 。 我当然知道这是特效 , 但我当时仍没有为如此真实的质感做好心理准备 。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为表现爆炸后的震颤、坦克驶过的状态以及战场的混乱 , 摄影组将电钻连接到摇臂上 , 在适当的时候打开以获得抖动效果 。
手持拍摄时则使用特制设备ImageShaker以利于操作 。 配合影片同样具有突破意义的音效——此起彼伏的划破空气的子弹声、耳鸣与惨叫 , 我们就像那个被炸掉胳膊后满地寻找的士兵一样 , 陷入混乱、绝望和对方向的彻底迷失之中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最温暖的一幕
《拯救大兵瑞恩》堪称斯皮尔伯格笔触最为残酷的作品之一 , 但仍留下一缕多愁善感 , 法国小女孩回到父亲身边时埋怨的巴掌 , 看似闲笔 , 竟成为片中最温暖的一幕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小分队对这个家庭的态度代表着一种战场上的道德困境 , 友邦百姓注定只能是美式理想主义的感伤陪衬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所幸小女孩并没有身着《辛德勒的名单》中那身注定让人心碎的红衣 , 最终也并未在片中蒙难 。

必死一战
如果说有哪个战争片场景能和《拯救大兵瑞恩》的第一幕一较高下 , 那应该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第三幕 。
奥马哈海滩的掷硬币游戏 , 在虚构的法国小镇拉梅莱变为必死之战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而更残酷的是 , 在登陆时面目模糊的几个重要配角 , 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与画面前的我们产生了情感的联系 。
这让最后一战中的每一幕死亡都有了与那24分钟不同却无分高低的价值 , 奥马哈暴露战争的血腥与荒谬 , 拉梅莱则抓住眼前仅存的情感纽带 , 然后毫不留情地一把扯断;
这是斯皮尔伯格靠近美国“伟大的一代”的极端方式 , 只有如此才能明白他们为下一代人所付出的代价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美术指导汤姆·桑德斯复杂且精致的布景给了影片多样的调度选择 , 利用墙壁、楼上楼下、街道的地形特征 , 以及精准的位置安排 , 影片得以在角色因战斗需要反复移位 , 视角反复变化 , 摄影极度追求临场感的情况下也不显慌乱 , 长时间的战斗场面观来也并无疲劳感 。
汤姆·桑德斯为这场桥头血战设计了极为精细的布景 。
环球银幕|《拯救大兵瑞恩》:为何被无数影迷奉为“影史最伟大战争片”?
文章图片
他首先在充分考虑机位、调度与灯光等需求后 , 制作出这个法国小镇的立体模型 , 然后再将其在英国哈特菲尔德一个废弃的航空工厂按真实比例彻底还原 。 拍摄过程中他还要根据摄影和灯光需要随时进行翻修或粉刷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