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二 )


《魏氏春秋》说曹彰是气死的 , 说他来到了京城 , 而皇帝曹丕不召见他 , 他坐了冷板凳 , 气死了 。
《世说》的说法则完全不同 , 曹丕召曹彰进宫陪他下棋 , 地点就在卞太后的小楼之中 。 曹丕在枣子里下了毒 , 曹彰吃了之后感到口渴 , 想喝水 。 大概是毒药的毒性不够强 , 曹丕担心曹彰喝水之后解毒 , 于是就让人把打水的瓦罐打破了 。 卞太后知道后 , 来不及穿鞋 , 赤着脚 , 亲自到井旁去汲水 , 但却不到汲水的工具 。 于是 , 曹彰被毒死了 。
这两种说法 , 都间接指曹丕为害死曹彰的凶手 , 但却没有实证 , 所以曹丕仅有“罪嫌” , 而无“罪证” 。 但曹丕有杀曹彰之心 , 是毫无疑问的 。
曹丕在毒杀了曹彰以后 , 随即又想除掉曹植 。 卞太后大怒 , 向曹丕说:“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曹彰) , 不能再杀我的东阿王(曹植)!”
【历史故事】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文章图片
曹丕可能的确也有杀曹植的心 , 但曹植不像曹彰那样 , 手里握着兵权 , 对曹丕有实实在在的威胁 , 如果说曹丕要杀曹植 , 可能是因为争储时结下了仇 , 或者是单纯的不喜欢曹植 。
曹丕篡位代汉的时候 , 曹植和丁仪、丁廙兄弟 , 穿上汉朝的服装 , 一边喝酒 , 一边大哭 。 曹丕知道后 , 十分愤怒 , 将丁仪、丁廙家所有的男人 , 不分老少 , 全部杀掉了 。 又以“醉酒悖慢 , 劫胁使者”的罪名 , 将曹植从临淄侯降为安乡侯 , 从县侯降为乡侯 。
从此之后 , 曹丕对曹植开始了不断地迁封 , 虽然爵位越来越高 , 但封国的位置越来越偏远 。 曹丕将曹植降为乡侯之后不久 , 又升他为县侯 , 封在鄄城 。 黄初三年 , 再升他为王 , 称为鄄城王 , 曹植就是在赴鄄城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 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 黄初四年 , 他又被改封一次 , 封为雍丘王 。
曹丕死后 , 明帝曹叡即位 , 改封曹植“陈王” 。 太和六年年底 , 曹植郁郁而终 , 年纪才有四十一岁谥号“思” , 所以也有称曹植为“陈思王” 。
【历史故事】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文章图片
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呢?
曹丕杀死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曹彰 , 却放过了曹植 , 根本原因在于曹植并不像曹彰那样 , 会对他的王位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
曹植野心实际上很小 , 他对权力也没有那么热衷 , 相比较之下 , 他更想要寄情于山水之间 , 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曹操晚年的储位之争 , 更像是曹植被一众想要借此谋求上位的大臣所挟持 。 曹操死后 , 曹植拒绝了曹彰的建议 , 也能从侧面证明 , 曹植并不想跟曹丕争夺王位或者皇位 。
, 曹植在接连犯错之后 , 就已经退出了储位之争 , 曹操从未给他任何实权 , 所以曹植的官位虽高 , 但其实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大 , 后期仍然追随他的那些人 , 大多只是文人、谋士 , 而无掌握实权的将领、重臣 。 曹植就算想和曹丕掰掰手腕 , 恐怕也是力有未逮 。
而且 , 曹植才华横溢 , 在文人之中声望很高 , 这不足以支持他谋反 , 但却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 如果曹丕杀掉曹植 , 那么必然会对自己的声望造成很大的影响 , 让世人认为曹丕是一个不能容人的皇帝 , 这对急需招揽人才的曹丕是极为不利的 。 如果曹丕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容不下 , 那别人还会死心塌地地拥护你吗?
【历史故事】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文章图片
出于以上两点考虑 , 曹丕就会觉得 , 杀掉曹植所带来的好处 , 远远小于留下曹植 , 实在没有必要对曹植下杀手 。
除此之外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 就是两人的亲生母亲卞太后尚在世 。 对卞太后来说 , 无论哪个儿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 , 曹丕既然当了皇帝 , 那么肯定要偏向曹植一些 , 所以她坚决反对曹丕加害曹植 。
曹丕当皇帝是汉献帝禅位给他的 , 所以曹魏政权也保留了汉朝的很多传统 ,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孝治天下 。 如果曹丕不顾母亲的反对 , 杀害曹植 , 势必要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 。 古代人是最看重这一点的 , 一个不孝的皇帝 , 如何能以孝治天下呢?
【历史故事】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综上所述 , 曹丕之所以没杀曹植 , 并不是他有多么的顾念手足之情 , 更不是被“七步诗”所打动 , 而是因为曹植对他几乎没有威胁 , 没有杀他的必要 。 再加上卞太后的坚决反对 , 也让曹丕有所顾忌 , 这才没有下手 。 不过 , 尽管曹丕没杀曹植 , 可却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打压 , 包括曹丕的儿子曹叡也是如此 , 导致最后曹植郁郁而终 , 如果非要说曹植死在了曹丕手中 , 也不无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