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像父母?不是基因不是爱,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二 )


经常目睹暴力的孩子 , 会更轻易的学会暴力 , 使用暴力 。 这些孩子使用暴力 , 不只是为了取悦父母 , 而是他们认同这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
孩子为什么像父母?不是基因不是爱,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文章图片
03
由于孩子和父母天生的关系不对等 , 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影响是天然存在的 。 是影响 , 就有好坏之分 。
既然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 我们可以通过努力 , 让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发挥更多的正面效应 , 阻断不幸福基因的传递 。
孩子为什么像父母?不是基因不是爱,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解了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 , 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
作为人质
在和父母的关系中 , 我们是人质 , 父母扮演者绑匪 。 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 从人质的角色中跳出来 , 审视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 , 以刚正不阿著称 。 海瑞的刚正 , 源自母亲的教导 。 海瑞的父亲是个浪子 , 年纪轻轻就断送了性命 。 海瑞的母亲对浪子深恶痛绝 , 一直教育海瑞要刚正 , 这才有了刚正得没有一点情面的海瑞 。
海瑞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的 , 他有过好几任妻子 , 或被休 , 或离奇死亡 , 他的孩子也没有善终 。 他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 , 他一生都活在母亲的期望里 。
当你觉得父母的爱让你充满压力 , 喘不过气的时候 , 当你觉得自己某些顺理成章的行为和想法让自己痛苦的时候 , 停下来想想为什么 。
走出原生家庭的小圈子 , 在获取信息如此便捷的今天 , 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家庭 , 读读经典的书籍 , 你会明白 , 什么是正常的家庭 , 什么是爱 。
跳出模仿和身份认同的圈子 , 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 , 只有了解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 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
孩子为什么像父母?不是基因不是爱,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文章图片
作为父母
父母是强大的绑匪 , 有责任给“人质”提供好的环境 , 让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更多的体现为积极的影响 。 我们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 我们的言行 , 我们的思维方式 , 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
网上有很多关于熊孩子的热门问题 , 回答五花八门 , 熊孩子的熊法各不相同 。
有大吵大闹影响公共秩序的 , 有乱动别人东西闯下大祸的 , 有故意推到别人恶作剧的 ,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 , 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是熊父母 。 或溺爱 , 或放任 , 或强词夺理 。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 熊孩子的背后 , 都是父母的不合格 。
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概念的提出 , 让我们有了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庭关系 。 我们无法选择谁来做我们的父母 , 同样 , 我们的孩子也无法选择 。
我们可以选择的 , 是调整自己作为人质的状态 , 让自己更快乐;把我们作为人质时习得的不幸福基因切断;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绑匪 , 给孩子更健康的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