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钮钴禄氏就和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二 )


这个问题最早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困扰 , 所以他们在入关之间就选择了给孩子起名首用“汉名” , 而不是“满名” , 就算在起名的逻辑上依旧是按照满足的方式 , 可是规格与格式 , 采用的都是汉人的办法 。
之所以会这样 , 那也是清朝吸取了他们的前辈元朝的教训 。
【爱历史】钮钴禄氏就和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文章图片
我国古代皇朝中 , 元朝和清朝两个皇族的名字最费劲 , 比如元朝皇帝 , 大家都知道忽必烈、铁穆耳、海山 , 可是这些皇帝连名带姓的完整名字 , 几乎没几个人说得出来 , 清朝也同样是这样 , 虽然清朝吸取了元朝皇族名字太费劲 , 不好融入汉文化的教训 , 可是这种情况还是存在 。
在元朝之后 , 明朝史官对元朝的历史进行修著 , 这个过程中元朝贵族们的名字就把明朝史学家们整得没脾气了 , 比如忽必烈的名字 , 全称是“孛儿只斤·忽必烈” , 又比如元朝顺宗名字全称是“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 而元顺宗的儿子元仁宗 , 后世人几乎都没有喊他的名字 , 因为元仁宗全名是: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
这不仅是长了 , 还非常拗口 , 因此关于元朝的皇帝们 , 姓氏“孛儿只斤”一般会被习惯性忽略掉 , 如果名字不长的话 , 那么就会念名字 , 但如果想元顺宗和元仁宗这种名字都很长的皇帝 , 干脆只念庙号 。
因此忽必烈他不是姓“忽” , 铁穆耳他不是姓“铁” , 他们都是姓“孛儿只斤” 。
同样的 , 努尔哈赤在后金建立之后 , 因为考虑到日后要融入中原 , 于是开始了一系列汉化 , 比如对自己满族内部姓氏、名字的汉化 。
努尔哈赤 , 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而爱新觉罗也就是清朝的皇族 , 不过努尔哈赤好像发现了如果子孙的名字太长的话 , 后人就会读起来难受 , 假如努尔哈赤不规范起名 , 那么后人再取一个类似于元仁宗这么长的名字都是有可能的 , 虽然起名是皇族的自由 , 但努尔哈赤还是尊重汉文化 , 于是开始给子孙们的名字“设限” 。
【爱历史】钮钴禄氏就和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文章图片
在努尔哈赤这一辈中 , 他和他的兄弟舒尔哈齐都还是“四字名字” , 但是随着后辈的出生 , 他们先在爱新觉罗家族内部进行改变 。
比如努尔哈赤的大儿子叫做“爱新觉罗·褚英” , 次子叫“爱新觉罗·代善” , 就算是名字长一点的 , 也不超过三个字 , 比如爱新觉罗·皇太极 , 爱新觉罗·多尔衮 。
只不过努尔哈赤给儿子们起名字的时候 , 结合“汉语”文化还是太少了 , 所以还存在着这种类型的名字:
爱新觉罗·德格类 。
爱新觉罗·巴布海 。
爱新觉罗·阿济格 。
爱新觉罗·赖慕布 。
这些名字每一个大家都会读 , 可是背后的意义用汉语来斟酌 , 却是想不出什么深刻的意义 , 跟汉语的名字一般有“寓意”是完全不一样的 , 所以努尔哈赤给儿子们起名字 , 虽然在格式上有所改变 , 大大缩短了 , 可是字义上却还是和满语有所出入 。
所以到了更加亲汉 , 也更加善用汉文化的清太宗皇太极这里 , 他就对自己的儿子们的“名字” , 跟汉语进行了强大的关联 。
比如皇太极的儿子 , 顺治皇帝 , 名字就叫做“爱新觉罗·福临” , 这个“福临” , 就算是汉人一眼都能看得明白的 , 其寓意自然也也好理解 , 毕竟自古以来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希望“福临门” , 在门上贴个“福”字对联 。
可皇太极毕竟还没有入关 , 加上自己也有几个较为落后部落的妃子 , 所以有几个儿子的名字还是选用的满语 , 甚至汉译之后还特别长 , 不过也是皇太极给予后世子孙一个“标准” , 那就是大清皇族的名字 , 也要开始流行“字辈” , 几乎就跟汉人一样 。
【爱历史】钮钴禄氏就和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文章图片
因此 , 顺治的孩子们 , 名字就都是两个字的了 , 虽然没有编排好字辈 , 但是却完全可以理解 , 比如顺治的两个儿子“爱新觉罗·福全”、“爱新觉罗·玄烨” , 后者正是著名的康熙皇帝 , 前者就是跟康熙好了一辈子的裕亲王福全 。
也就是说 , 在大清政权入关之后 , 大清皇族的命名方式开始巨大的变革 , 他们完全是倾向于以汉文化为主的名姓制度 , 这跟元朝数十年的“固执”是完全不同的 , 比如康熙皇帝的儿子们 , 就都是“胤”字辈(后来雍正登基了 , 为了避讳都改成了“允”字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