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从8.9跌到6.0,它远比《隐秘的角落》更惊喜( 五 )


老谢与山峰、江流、小禾一样 , 本可以逃出命运的魔爪 。
注意山峰拦住精神失常的老谢时 , 雨中有一道彩虹:
可惜 , 老谢只能看到眼前的悲 , 却看不到雾中的风景 。
老谢一直说 , 面馆里的客人落了本书 , 书里讲的悲观主义太好了 。
这里有一组人物对应关系:
叔本华——尼采——老谢
叔本华开创了悲观主义 , 但他的一生一点也不悲 。
父亲是银行家 , 老娘成天办沙龙 , 工作介绍人又是歌德 , 连对手都还是黑格尔 。
剧主只想说:这不是由悲痛经验得来的悲观 , 而是一种作出来的悲观 。
到了尼采 , 不仅经验悲观 , 而且人生悲剧 , 最后彻底疯了 。
联系《非常目击》 , 老谢也中了叔本华的毒 。
追本溯源 , 悲观不是悲剧 , 是在生活中添加困苦 , 并超越它 , 而不是陷入深渊 。
最后一处显隐主旨 , 关于自我的找寻和回归家庭 。
风平浪静后 , 江流给女儿读《小王子》 , 希望女儿能找到自己的星星 , 暗示回到初我的状态 。
山峰重拾小白鸽案是面对自我;
小禾也将自己比做孤独的鲸鱼 , 于流浪中找寻自我 。
果真如此?当然不是 。
结尾 , 小禾问山峰:人死了之后会去哪儿?
山峰的回答是:那些记住他们的人的心里 。
翻译过来就是 , 一个充满家庭温暖的地方 。
《非常目击》关注的不是个人 , 而是归家不得后的个体迷失 。
故事的发生地在“中国哥谭”重庆 , 但重点被放到三峡 。
再看片中的人物 , 每个角色都存在原生家庭的问题 。
老谢杀人的手法 , 是从上游始发 , 将尸体打扮整洁 , 用竹筏送往下游 。
什么意思?回到改造之前的家 。
可能是因为审查的考虑 , 剧集淡化了三峡大坝的背景 。
很多人因水利建设 , 旧城改造 , 沿江居民被迫搬到上游 。
“老城淹没之前”“往老城里钻” , 都是对这段历史的暗示 。
杀人 , 不过是对归家不得的无奈之举 。
风格化的摄影镜头 , “似是而非”的主旨设定 , 以及对观众观影习惯的挑战 。
《非常目击》的确不如《隐秘的角落》那般友好 。
然而 , 在现有的类型化基础之上 , 加入非常规的审美符号 。
无论对于市场还是观众 , 未尝不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