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上庙号?( 二 )


他的功绩 , 可以直接跟二代皇帝之中的佼佼者相比 。 甚至比一些不是开国皇帝的祖还要功绩大 , 像清圣祖康熙帝 , 他的开疆拓土功绩 , 远不如汉武帝 , 都可以称祖 , 由此可见汉武帝的世宗庙号含金量 , 起码在历朝历代世宗之中 , 汉武帝称第二 , 没人敢称第一 。
汉中宗刘询 , 一般称之为汉宣帝 , 他是汉朝恢复庙号制度以后 , 第一位上庙号中宗的皇帝 , 也是第一个在王朝衰落以后 , 真正实现中兴的皇帝 。
自汉宣帝之后 ,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号称中兴的时期 , 但多是徒有虚名 , 或者是没有实现真正的中兴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上庙号?
文章图片
像明朝的万历中兴 , 只有短暂的张居正掌权十年时间 , 根本不算真正的中兴 。 还有清朝的同光中兴 , 也不过自我陶醉的贴金之举 。
可以说在历朝历代 , 真正实现中兴的 , 唯有汉宣帝一人而已 。
不过可惜的是 , 汉宣帝之后 , 大一统王朝之中 , 只有唐朝出了一位中宗李显 。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第三子 , 两度在位 , 共计五年时间 , 短暂在位时期并没有什么大功绩 , 就被韦皇后给毒死 。
这位皇帝根本没有使唐朝中兴 , 却上了中宗庙号 , 使得中宗庙号的含金量直线下降 , 可能这也是之后大一统王朝没有皇帝再上庙号的原因 。
可以说西汉拥有庙号的4位皇帝 , 都是含金量极高 , 后世是远远不如 。
而且还是延续了商朝的定制 , 包含了“太高中世”这最早四种庙号中的三种庙号 , 是庙号中最为优秀的三种庙号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上庙号?
文章图片
二、庙号的滥用 , 还有谥号加长字数 , 意味着皇权越来越集中 , 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
自唐朝开始 , 庙号开始普遍化 , 一般情况下 , 除却亡国之君 , 基本上是皇帝人手一个庙号 。
而且皇帝往往上的是褒义庙号 , 除非特别说不过去的情况下 , 才会上贬义庙号 。 像前文说的李显 , 一个没什么大作为的皇帝 , 竟然上了中宗这样的上等庙号 。
庙号之所以滥用 , 就是说白了就是皇权越来越集中 , 唐朝之前皇帝受限于相权、外戚、藩王、后宫等等 , 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 有着大的约束力 , 也就讲究一些 , 会按照规矩办事 。
但是唐朝开始 , 皇权进一步加强 , 皇帝没有那么多限制 , 就开始有点随心所欲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上庙号?
文章图片
所以自然是老皇帝死了 , 新皇帝登基以后 , 为了表示孝心 , 反正也什么人反对 , 自己也脸皮厚 , 就给上庙号 , 而且只要老皇帝生前没有做特别差劲的事情 , 就是什么庙号好就上什么庙号 。
而且在同时期 , 唐朝也开始滥用谥号 。 像西汉除却刘邦以无以复加的“高”字为谥号 , 之后皇帝都是两个字 , 第一个是雷打不动的“孝”字 , 所谓是以孝治天下 。 第二个字则是根据皇帝个人功绩来评价 。
诸如汉太祖刘邦嫡长子刘盈 , 身为不成功的二代皇帝 , 没什么成就 , 没有庙号 , 谥号也是“孝惠” , 重点是“惠”字 , 这个字也有褒义的意思 , 但亦有平庸无能之意 , 倒也符合汉惠帝的一生功过 。
到了汉太祖刘邦第四子刘恒 , 他是一个很成功的皇帝 , 所以有庙号 , 而且还是太宗庙号 。 至于谥号 , 则是“文”字 , 这个字是褒义 , 属于“美谥” , 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的品德 。 二代皇帝中的成功者 , 一般也是以“文”为主谥 , 一般庙号+谥号简称为太宗文皇帝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上庙号?
文章图片
这也是称呼汉朝皇帝都是某某帝一般 , 因为谥号就两个字 , 方便简称 , 诸如称呼刘彻为汉武帝 。 而唐朝开始 , 则是某某宗 , 因为皇帝基本上都有庙号 , 谥号太长了 , 就以庙号为主称 。
到了明清时代 , 则是一世一元制 , 也就是皇帝一辈子一个年号 。 除了明英宗和清太宗特殊情况 , 有两个年号 , 其他皇帝都是一个年号 。
因为庙号使用太普遍 , 像世宗庙号 , 汉、晋、唐、明、清都有皇帝用这个庙号 , 称呼上难免混淆 , 所以明清皇帝多以年号代称 。 像清圣祖玄烨 , 年号康熙 , 所以一般称呼他为康熙帝 。
言归正传 , 到了唐朝 , 皇帝都人手一个庙号了 , 谥号的使用更是胆大无比 。 像唐太宗李世民死后 , 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 , 为其加谥为文武圣皇帝 。 后来更是一直加字数 ,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 , 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 , 天宝十三年(754年) , 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