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升级 天蓝水清成常态


红网|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升级 天蓝水清成常态天蓝水清的株洲 。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 李璐 综合报道
近年来 , 株洲市大力治理工业污染 , 扎实推进各类企业绿色转型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曾经的“工业之城”有了令人欣慰的变化 。
据株洲市生态环境局通报 , 株洲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14天 , 增加到2019年的280天 , 空气综合指数连续六年实现“5连降”;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渌江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 。 天蓝水清成为常态 , 株洲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高 。
新蜕变:清水塘工业区转型升级 打造“株洲样板”
清水塘老工业区曾是全国重要的冶炼化工基地 。 高峰时期年产值300多亿 , 占株洲市工业产值比重的30%以上 , 并创造160多项全国第一 , 为新中国工业振兴和湖南省、株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由于重化工产业聚集、粗放式发展模式、环保意识缺乏、基础设施老化 , 清水塘一度成为全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 , 让当地百姓尝尽苦涩 。
清水塘老工业区长期沿袭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给城市带来了严重污染 。 据统计 , 2002年 , 老工业区排放工业废气180亿立方米、工业废水5000万吨 ,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50万吨 , 占株洲三分之二 。 2004年、2005年 , 株洲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 。
“以前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区 。 印象最深的是烟雾很大 , 气味很难闻 , 氨水味很呛人 。 ”谈及对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印象 , 株冶集团原消防队队长何平如是说 。
为让“五颜六色”的清水塘回归本清 , 从2013年开始 , 株洲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 。 截至2018年底 , 关停搬迁中国企业500强株洲冶炼厂在内的261家企业 , 彻底截断了污染源头 , 擦亮了“株洲蓝”底色 , 重现一弯“清水塘” 。
与此同时 , 实行清水塘环保片区责任制 , 对搬迁企业重金属污染场地进行治理 , 同步做好冶炼化工搬迁企业的残渣废液环保安全处置 , 确保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 “从2018年停产之后 , 在安全环保方面分残渣废液处理以及资产拆除两个阶段进行 。 今年5月份 , 残渣废液的清理工作已经收尾 , 预计9月30日前完成资产拆除以及交递任务 。 ”株冶集团固定资产处置项目组副组长王廷峰介绍 。
清水塘老工业区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升级改造的新路子 , 催生了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株洲样板” 。2018年 , 清水塘整体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 。
互联网大数据 , 助力株洲创新探索环境监管
【红网|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升级 天蓝水清成常态】为了解决环保设施建而不用、时开时停的执法难题 , 株洲市首创性运用“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模式 , 利用“互联网+”技术 , 建立互联网24小时实时监控平台 , 通过用电量变化 , 实时监控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
“点开监控平台 , 密密麻麻、一个绿色区域代表了一个企业 , 点击关键点数值 , 还可以看到企业一天用电量的大致范围 。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 监控平台于2017年10月开始建设 , 目前 , 全市共安装217家 , 237套智能监控电表 , 基本实现重点污染企业智能监控全覆盖 。
“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系统通过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智能监控电表 , 以生态环境部门通过专用平台对企业环保设施用电量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 同时 , 根据每家企业环保设施正常用电量设置阙值 , 利用企业昼夜用电负荷不平衡的判断方式 , 精准分析夜间生产型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 一旦企业环保设备用电量出现异常即可自动预警 , 报警信息自动发送到所属辖区环境执法人员移动终端 , 及时通知和督促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执法 , 让监控主站真正成为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状况在线监测分析的“千里眼 , 顺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