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放下牧鞭、告别高原:新疆牧羊人的脱贫之路
:原题为_新华社客户端|放下牧鞭、告别高原:新疆牧羊人的脱贫之路。
文章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放下牧鞭、告别高原:新疆牧羊人的脱贫之路】新疆若羌县定居牧民艾合麦提在逗弄家中饲养的鹦鹉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钟凯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6日电(采访人员张晓龙、张钟凯)老牧羊人艾合麦提·热吉卜下山定居将满10年 。 平原上的土地不像温顺的绵羊 , 但并不妨碍艾合麦提过上舒服的日子 。
初秋 , 新疆若羌县塔什萨依村 , 葡萄、喇叭花的藤蔓爬满窗棂 。 56岁的艾合麦提坐在枣红色的木沙发上纳凉 , 两只从笼中放出的绿毛鹦鹉 , 像牧区驯鹰一样乖巧地立在他的肩头 。 放了30多年羊的艾合麦提又回忆起高原上的生活 。
“那里在青海与新疆的交界处 , 海拔有3000多米 , 人们每年骑着骆驼和马转场 , 夏天住在毡房 , 冬天钻地窝子 。 我家没有羊 , 都是替别人代牧 。 牧区的人生了病 , 最快能看到医生的地方在青海 。 ”艾合麦提的第一个孩子因牧区落后的医疗条件而夭折 。
中国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促使艾合麦提一家在2010年从450公里外的高原搬入海拔数百米的平原农区 。 “我们几乎两手空空来到这里 , 很快就分到20亩土地 , 花了1万多元就住上一套60平方米的砖房 , 儿子也在镇上入学了 。 ”妻子麦热古丽·塔石说 。
搬迁易 , 安心难 。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若羌县是新疆著名的红枣之乡 , 出产品质极佳的灰枣 。 刚分到地的牧民也学着山下的农民种植红枣 , “这里的土地沙子太多 , 我的技术也不好 , 一连种了四五年总是赔钱……”艾合麦提的信心有些动摇:是不是下山的选择错了?
文章图片
新疆若羌县定居牧民艾合麦提在查看家中饲养的鸽子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宿传义 摄
2015年 , 已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艾合麦提一家分到政府免费发放的牛羊 , 村里鼓励他们发挥养殖特长 。 地方政府还为这个由定居牧民组成的村子引进专业从事红枣种植、牲畜养殖的龙头企业新疆羌都林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不仅给村里带来先进的农技 , 还每年无偿为全村提供500吨饲草料 。
在尝试过五六种家禽、家畜的饲养后 , 艾合麦提确定了牛、肉鸽和土鸡的养殖组合 。 到2017年 , 它们已为艾合麦提带来稳定收入 , 使三口之家跨过“贫困线” 。 次年 , 艾合麦提索性将所有红枣地流转给企业 , 自己专职饲养 。
艾合麦提一家下山后 , 草原生态得以恢复 , 政府因此每年向他家发放草原生态补助 , 这一补助在去年已达6万多元 。 3年前 , 他又应聘绿化带管护员 , 管理农村公路两侧的灌木和乔木 。 这样一来 , 艾合麦提家今年的总收入预计将超过10万元 。
艾合麦提仍然保持节俭 , 除了对妻子和儿子 。 他不舍得扔掉早已破洞的裤子 , 却给妻子购买了摆满两层鞋柜的各式女鞋 。 儿子在师范学校中专毕业后 , 他又鼓励他接着念大专 。
截至2019年底 , 新疆累计实现292.32万人脱贫 。 塔什萨依村也于2017年整体脱贫 。 据塔什萨依村统计 , 2009年至今 , 从牧区到此定居的243户牧民中 , 只有极少数人把老人和孩子安顿在村里后 , 重新返回高原放牧 , 绝大多数人留在了平原 。
在平原安家的第十年 , 艾合麦提家的砖房面积已扩大到100平方米 。 冷冻着整条羊腿的冰柜、栽种着各式蔬果的小花园以及毫无异味的水冲式厕所……他常常踱步在这片占地1亩多的院落内 , 欣赏着自己用勤劳和坚持创造出的作品——一个幸福的家 。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有望替代塑料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 新华社|扬扬:一个舞者,最成熟的年龄是36
- 收!储!销!这些种粮“大户”尽显“科技范儿”
- “长廊经济”:山东章丘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超170万人筛查的背后——天津抗疫一线扫描
-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运营单位不知去向,多地充电桩成“摆设”:不能充电
- 北京日报客户端多地充电桩成“摆设”:不能充电,运营单位不知去向
- 决赛|ATP总决赛:梅德韦杰夫、蒂姆会师决赛
- c罗|意甲:尤文图斯胜卡利亚里 C罗攻入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