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二 )


虽然吐蕃王朝早已是昨日黄花 , 但当年强盛时的景象依旧被人怀念 , 拥有吐蕃望族背景的潘罗支 , 也就成了凉州周边吐蕃人的希望所在 。
应该说 , 潘罗支确实雄才大略 。 上台之初 , 便很好地处理了与温末折逋氏的关系 , 并没有将折通游龙钵完全赶出政权领导集团 , 而是让他继续担任左厢押番副使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这种做法保持了联合政权的稳定 , 虽然之后 , 温末和六谷部间依旧存有斗争和嫌隙 。 但至少潘罗支在世期间 , 凉州政权保持一致对外的态势 。
潘罗支的抉择
潘罗支掌控凉州后 , 最重要的问题依旧是 , 如何处理北宋和党项的关系 。
对于潘罗支的能力 , 北宋和党项早就心知肚明 。 在其掌控凉州之前 , 北宋边将李继和就曾请求授潘罗支以刺史 , 而北宋著名的边臣张齐贤 , 甚至干脆主张封其为“六谷王” 。
虽然封王一事最因大臣反对未能如愿 。 但宋朝还是在其主政凉州后 , 马上任命其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 由此看来 , 潘罗支能够顺利完成权力交接 , 未必没有北宋的暗中支持 。
而党项部落的李继迁也曾暗地和潘罗支联络 , 希望通过招降他来获得凉州的控制权 。
面对两方同时的拉拢 , 潘罗支选择了“联合北宋”的道路 。
对于他的选择 , 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1、北宋虽然军队表现不佳 , 依旧代表着中原的王统“正朔” 。
“正朔”这鬼东西 , 在古时候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 多年以来 , 河陇奉中原正朔已成了传统 。 即便是五代时期 , 那几个不成器国家轮流坐庄 , 但河陇诸部依旧愿意 , 从他们那里获取封号 。 而难以获得心理认同的党项 , 肯定不能成为潘罗支的首选 。
另外 , 潘罗支是怎么上台的?
是因为折逋氏拿不出办法抵御党项的掠夺 , 才给了更强硬的潘罗支机会 。 结果 , 自己掌了权 , 直接臣服党项了 , 这还不如折逋游龙钵呢!这种事情不能干!
再说了 , 以潘罗支的能力 , 未必没有和李继迁一较高低的想法 。
2、河陇政权与中原政权的合作关系是很微妙的 。
二者合作的基础是 , “互不干涉”而后“各取所需” 。
说实话 , 这种合作方式 , 也就五代、北宋之类的中原朝廷能接受 。 要是换成汉唐 , 早就带兵打过去 , 谁给你讲“互不干涉内政?”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可要是换成党项 , 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
党项对河西走廊觊觎已久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如何能够保证凉州政权的独立性?
基于以上的考量 , 其实潘罗支并没有第二条可走 。
首鼠两端的老大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 , 下定了决心的潘罗支致信宋朝边将李继和 , 表示愿与宋军东西夹击党项 。
十月 , 宋朝大方的授予潘罗支官职 , 但对他联兵攻击党项的建议含糊以对 。 估计宋朝也担心凉州做大 , 潘罗支成了第二个李继迁 。
北宋心里防着潘罗支 , 党项的李继迁可没闲着 。 八月 , 党项五万骑围攻宋朝重镇灵州(甘肃灵武) , 并在九月连破定州、怀远镇、镇远军 。
宋真宗对河西诸部发了一道耐人寻味的诏谕 。
《续资政通鉴长编》中有条记载:咸平四年(1001年)十一月“甲午 , 诏西蕃诸族有能生擒李继迁者 , 当授节度使 , 赐银、彩、茶六万 。 斩首来献者授观察使 , 赐物有差”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其实 , 这就是北宋长期奉行的河西政策 , 鼓动其他藩属围殴党项 , 自己在一边坐收渔翁之利 。
可惜 , 宋朝“以夷制夷”幻想破灭了 ,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压根就没管 。
两边一起看热闹的结果是 , 灵州宋军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境况下 , 于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败亡 , 李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 。
灵州被夺 , 让北宋的西北边防撕开了一个大缺口 。
党项人西可以直接攻击凉州 , 南可以攻击环、原、庆诸州 , 威胁长安 , 东可以沿黄河而下太原 , 北则背靠贺兰山 ,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历史故事】北宋最初和西夏争相拉拢潘罗支,后来为什么改变态度了呢
文章图片
北宋并不是不知道灵州的重要 , 之后发生在元丰四年(1081年)的灵州之战可以看出 , 北宋为复夺灵州 , 不惜挥兵三十万 , 分兵五路伐党项 。 但却在其尚未做大时首鼠两端 , 屡屡拒绝潘罗支的出兵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