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第一书记的小康梦
:原题为_青海日报|第一书记的小康梦。
达正才旦(左二)和干部群众一起讨论搬迁后的新生活 。 采访人员 咸文静 摄
两年前 ,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尕科河村的贫困户东保还住在那几间年久失修的土房子里 。 除了依靠200公顷草场和几十头牛 , 这一家人似乎从未思考过生活还能有什么新指望 。
那时候 , 年过五旬的村委会主任看周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 。 对于这个有着200多户、1000多人的纯牧业村来说 , 精准扶贫带来新的机遇 , 但发展之困犹如环绕村庄的大山 。 别的不说 , 村干部几乎跟他一样不懂汉语 , 去县上办事都得费些周折 。
直到达正才旦的到来 。
2018年3月 , 带着新鲜感和“干出一番事业”的憧憬 , 新任尕科河村第一书记、县审计局审计员达正才旦正式走马上任 。 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 , 10个小时的车程让从未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看着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 , 二社社长肉增杰心里有些嘀咕:没啥基层经验 , 藏语讲不利索 , 靠得住吗?
来之前 , 达正才旦就在心里立下了“军令状” 。 琢磨两天后 , 他打算先从了解村情开始 。 可这一步并不容易 。 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尕科河村有三条沟 , 村民居住分散 , 最远那几户来趟村上的集中点需要5个小时 。 可即便如此 , 铁了心的达正才旦和村干部一道 , 有路开车 , 没有路就骑马 , 再到不了就步行 , 愣是把走访坚持到底 。
一次次入户 , 一次次交心 。 达正才旦把从群众家里了解到的困难一条条记在心上 。
二社的木斗太是村上的贫困户 。 7年前 , 他父亲因病去世 , 欠下了3万多元的外债 。 母亲改嫁后 , 留下他跟妹妹杨措杰相依为命 。 因为居住偏远、出行不便 , 采挖虫草、替别人放牧是这个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一边是需要改善的居住环境 , 一边是需要一技之长维持生计 。 几个月后 , 情况得到转变 。 50天的烹饪培训班让木斗太掌握了一门手艺 , 集中点上80平方米的新房彻底解决了兄妹二人出行难、上学难等问题 。
一圈走下来 , 达正才旦决定先从村民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 原来 , 山大沟深的尕科河村信号没有实现全覆盖 。 虽说家家都有手机 , 但平时 , 大多数居住偏远的村民都处在“失联”的状态 。 达正才旦主动联系帮扶单位——中国电信海南州分公司 , 升级信号塔 , 将服务半径由原来的1公里扩大到10公里 , 让村里90%以上的村民家有了手机信号 。 同时 , 积极落实高原美丽乡村项目 , 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铺设硬化路 , 修建活动室、医务室、公厕、广场 , 还安装了路灯 。
发生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变化逐渐让村民认可了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 。 肉增杰一看提了兴趣 , “这个小伙子有点能耐” 。
可达正才旦知道 , 要想真正把村民带动起来 , 还得“动动脑子” 。 就这样 , 他在打井、修桥 , 完善村里基础设施的同时 , 组织村上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 , 既学习尕布龙、廉福章的先进事迹 , 也向身边的榜样看齐 。
50多岁的才让加是村上的老党员 。 看到村里的孩子去县城念书坐车不便 , 十几年来 , 每当学校开学、放假 , 他都开车免费接送 , 风雨无阻 。 看得见的榜样 , 把村里的40多位党员带动起来 。 这些人又发挥自己的作用 , 各自联点四五户牧民 , 帮忙解困 。 这不 , 疫情期间 , 党员不仅轮流在村里值班 , 还积极向武汉捐款 。
心齐 , 发展就快 。
村党支部副书记拉贝发现 , 不到三年时间 , 尕科河村就大变样:村上大事小情 , 只要在微信群里通知一声 , 要求参加的村民一个不少全来了;党员争当先进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 村里遇到困难总有人站出来帮忙;通过不断宣传学习 , 村民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 矛盾纠纷明显减少 。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 科技日报|塑料微粒影响几何?人类认知仍不足
- 证券日报|三大首席“数”说中国经济:四季度GDP增速将高于三季度
- 新华网|巴黎股市CAC40指数19日报收于4929.27点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进博会看点|服贸展区设5大板块,非银金融机构首次参展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1921》献礼建党100周年 定档2021年7月1日
- 北京日报客户端运营商频繁解挂致手机盗刷,工信部约谈并严令强化防护
- 中国新闻网|青海首发《藏传佛教寺庙学法用法读本》
- 人民日报微博|197653!这个数字,我们永远记得
-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抗美援朝老兵王侠:我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